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儿童 > 儿童福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法

儿童福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法

时间:2018-02-08 01:3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原标题:儿童福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法

这是一条让人感到温暖的新闻。据南都报道,在得知患有白血病的小欣(化名)无法正常上学后,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南边社区儿童主任罗月敏定期家访,鼓励开解她,关心作业情况,还为她申请每月1800元的三水区重病儿童生活补贴……作为社区2000多名儿童的“妈妈”,罗月敏通过定期家访主动及时“识别”困境儿童,并链接政策资源为他们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救助和服务。


除了感动,媒体报道中“儿童主任”这个词汇则可能让很多读者好奇:“妇女主任”耳熟能详,“儿童主任”又是一个什么岗位?


其实目前活跃在广东基层社区的儿童主任远不止新闻中提到的罗月敏一人,媒体披露,截至2017年7月,佛山市三水区、梅州市兴宁市、江门市江海区、肇庆市四会市共36个村(社区)设立了36个儿童之家,共有63名儿童主任走马上任。尽管他们在不同项目中可能有“儿童福利主任”、“儿童福利督导员”、“儿童主任”等不同的称呼,但其职责都是在社区基层从事儿童福利服务。


说到儿童福利,便不能不提及《儿童权利公约》,包括中国在内多国政府通过签订这一公约确认了所有儿童均享有平等的权利,这也意味着让儿童获得全方位的基本社会服务和保护,在法律高度上成为了每个国家需要承担和履行的责任。稍作回顾不难发现,自1990年签署《儿童权利公约》以来,中国政府围绕儿童福利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城市贫困人口住房保障、免费普及义务教育、新农合、发放孤儿养育津贴、推行儿童发展纲要等多项重大措施相继出台,中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由于中国国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怎样让上述好的政策惠及偏远贫困地区和部分困境儿童,却成为一个现实的难题。201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民政部召开的一个主题论坛披露,中国有7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约2000万的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约1300万的儿童未获得户籍,这些儿童缺乏足够的家庭关照,也难以得到足够的卫生保健服务和高质量的教育。


如何完成国家政策和困境儿童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就是设立“儿童主任”这一岗位的初衷。近年来,民政部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明确在推进过程中建立儿童福利主任队伍,解决儿童福利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儿童主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从“对接”这一词语即可看出这一岗位的作用和地位:一方面,尽可能多地了解辖区儿童的状况,并判断其需求,协助所有儿童获得基本福利,为困境儿童提供帮助,同时将儿童的基本状况和要求及时反馈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从而形成完整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权利包括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显而易见,儿童主任的职责也绝不是止于让辖区儿童免予冻饿而已。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每个乡村尤其是每个贫困地区乡村都配备儿童主任,不论哪个孩子遇到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乃至逃课、遭遇校园欺凌也会得到及时处理,那么孩子的成长路径会不会因此而变得和过去有一点不同?


由此看来,儿童主任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胜任的岗位,其中既关系到资金,也牵涉到资质。有鉴于此,当然必须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也需要引入社会的力量。实际上,在儿童主任模式的最早试点中,就主要是由公益组织进行探索。


随着儿童主任模式在全国全面推开,中国的儿童福利发展事业有望再上层楼。特别是在儿童福利制度逐渐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过渡、儿童福利法有望出台的背景下,儿童主任扎根于基层,不仅占有丰富的信息,而且因其长期与儿童打交道更容易获得儿童信任,这样一支稳定的队伍一定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原标题:儿童福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法)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