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立冬养生 > 立冬养生应当顺应闭藏规律 早睡晚起收敛阳气

立冬养生应当顺应闭藏规律 早睡晚起收敛阳气

时间:2018-01-12 01:14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胶东在线11月7日讯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烟台市中医院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主任连清介绍,立冬养生应当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早睡晚起,以收敛阳气为基础:“在立冬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日照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早点睡,晚点起,养阳气,借助自然界的阳光,来补充自己阳气的不足,有些人手脚怕凉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最简单的情况,负日之暄,通过后背来接触阳光,来温暖我们身体,补充身体的阳气。”

  呼吸以及消化道疾病往往在冬季频繁高发。因此,连清建议有晨练习惯的市民等太阳出来后再出门,并注意防寒保暖。任连清说:“天气寒冷,空气是直接入肺的,如果过度的寒冷肯定会对肺有一个刺激,所以我们在入冬以后,呼吸系统疾病也是一个高发的季节,在这个季节的时候,我们在冷热反差明显的节气,我们要调整呼吸,注意保暖避寒。”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但是连清提醒市民,冬季进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要因人而异,不要盲目跟风。任连清说:“老辈都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其实我们生活中出现真正虚的人很少,尤其现在是立冬的季节,补的时候更要慎重,因为这个季节有点燥,这个时候如果大补,就会出现口舌生疮、嘴起泡、脸上起疙瘩,所以这时候立冬刚刚凉的时候,我们应该清补、温补,或者根据自己情况再往后拖延一下来做一个进补。另外我们饮食的时候要温热进食,我们可以适当摄入一些粥类的,易吸收,有一定的保暖性。”

  健康养生,合理饮食规避盲补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立冬补冬不可盲目

  在补冬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起居:早睡晚起晨练推迟

  在生活起居方面,洪敏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许多老人喜欢天不亮就起床出门晨练,这在冬季是不适宜的。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晨练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因此,在冬季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

  情志:恬淡安静畅快心情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洪敏说,广东虽然还不冷,但还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

  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小心应付,冬季六种健康杀手

  1、流感和感冒

  秋冬交替时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常人最需提防的就是流感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它会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普通性感冒如果治疗不当也很容易发展成支气管肺炎。一般来说,流感表现为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发烧在39摄氏度以上,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普通性感冒表现为喉咙痒痛、鼻塞、流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轻度发烧、头痛和咽痛。一般来说,年老体弱者、儿童、患有慢性病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被流感或感冒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