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冬至过后 如何养生——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一科王杰专访

冬至过后 如何养生——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一科王杰专访

时间:2018-08-24 22:5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原标题:冬至过后 如何养生——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一科王杰专访)

  今日冬至,过了这一天,我们就要进入最寒冷的数九寒天,就是我们俗称的“三九天”。那么三九时节该如何养生呢,我们就此采访了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一科主任王杰博士。
锻炼身体,适度为宜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讲道:“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至疲”,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在穿衣方面,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要穿得过紧,否则不利于血液流畅。体质差的老人和儿童,应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消耗。在室外运动,要控制力度,尽量不要出汗,以免邪气内侵,中医也不建议一般人群此时冬泳或者冷水洗浴。
  在锻炼上,不适合剧烈运动,如运动过大,身体大汗淋漓,毛孔张开,阳气易从皮肤外泄。人体的皮肤好比树叶,夏季出汗降低体温、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利于闭藏。所以《内经》中冬季养生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不是完全不运动,活动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比如瑜伽、慢走比较合适。
以静为主,心态平和  冬季人们顺应自然,活动少,再有,城市生活繁杂,年底临近,工作压力加大,加上寒冷,抑郁焦虑情绪容易产生,两者有可能交替发生。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当以静为主,同时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
  “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此时天地俱静,万物蛰伏,气降极、阴甚极、阳虚极,故有 冬三极 一说。”冬至时节外界阴寒至盛,极易损伤机体阳气,因此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心、脑、肾、胃等多系统疾病高发期。“此时脾胃作为 后天之本 ,如果能得到正确调养,则会对其它脏腑的保养起到引领作用。”中医学倡导“天人相应”,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应顺应此时阴阳变化,在生活起居、保健养生等方面避寒就温,驱寒保暖,固护机体阳气,从而达到体健神旺,防病延年的目的。比如冬季要多晒太阳,尤其要多晒后背,背部是身体最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我们又可以精神抖擞地享受生活。女性还可以用玫瑰花、厚朴花、枸杞子泡茶饮用,调整气机。
冬季进补,因人而异  冬至这一天,我国历来有吃饺子的习俗,儿时老人都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好吃不过饺子,说明老祖宗对这个节气的重视。
  冬至时节,天气愈加寒冷。中医学认为:“寒属阴邪,易伤阳气,内客于胃,伤及中气,气伤失运,气机凝滞,胃气不和,不通则痛。”因此,冬季历来是胃病高发季节,轻者出现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因此,饮食调护显得尤为重要。“寒冷的冬季,人体为了储存能量,食量会有所增加,但切忌不要暴饮暴食,应少食多餐,以减轻胃的负担。”王杰主任建议,选择的食物要易于消化,以温、软、淡、素、鲜为宜。温食是暖胃的最直接的方式,早晚饭喝些热粥对胃肠健康也大有裨益。
  冬至这天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营养,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俗话说, 药补不如食补 ,此时适当多食一些羊肉,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一点要注意,人有禀赋差异,不同体质的人进补方法不一样。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虚寒体质,进补之前应先辨证,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在医生辨证指导下进补。 培 琳

  王杰 老年病一科主任,针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山西门氏杂病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在继承传统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形成了“方精穴简,针药结合”的中医针灸诊疗特色,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针灸治疗;同时,在慢性疾病康复治疗方面认识深刻。主要领域为针灸基础及临床研究和“经方”治疗内科杂病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原标题:冬至过后 如何养生——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一科王杰专访)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