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名人养生 > 行假慈善,骗老人钱——浙江破获两起案值上千万元销售假冒保健品案

行假慈善,骗老人钱——浙江破获两起案值上千万元销售假冒保健品案

时间:2018-01-30 01:1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新华网杭州9月7日电(记者屈凌燕)打着“感恩中国行”慈善公益活动的旗号,实际却是为了掏开老人的腰包。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日前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两起案值上千万元的重大生产、销售假冒保健品案,涉及全国10余省份,几百位受害者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家。

敲门砖:为老人量身定做的“慈善”活动

“这些骗子的手段其实很有讲究,可以说是针对老年人量身设计。”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刘森连介绍。

记者接触了几位上当的老人,遭遇大致都相同。72岁的林爷爷在家门口遇到几个年轻人免费派送小礼品,像老花眼镜啊,养生书籍啊,只要登记个姓名、年龄、电话就行。“他们一口一个爷爷,叫得我骨头都酥了。”没过多久,就有人致电邀请林爷爷去参加慈善活动“感恩中国行”的全国巡回健康讲座。

损失最大的王大伯花10000多元买了20多盒“消栓三通”。他也是在朋友推荐下来到绍兴某高档酒店听健康讲座的。1名自称来自某高校教授的人讲授养生之道,随后便推销一种“消栓三通”产品,号称为特供国家领导人,3年内都不会中风。

据统计,就是这种假冒的“消栓三通”产品在浙江销售90多万元,有260人上当购买,平均每人买3500元产品,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老人。

而犯罪嫌疑人朱某、杨某等向绍兴警方交代,他们制造“消栓三通”、冬虫夏草等原来就是淀粉、水、糖浆,没有其他成分。至于外包装上“通气血、促代谢、调分泌、消栓、软脉、调压、调脂”等功效宣传,都是针对老人“需求”乱写上去的。

据悉,1盒“消栓三通”生产成本5元左右,进入浙江后,销售方的进货批发价为70多元,不过比起林爷爷等老人的购入价680元仍有近10倍的利润空间。

攻心计:“专家教授”实为低学历销售人员

王大伯对记者说,他就是在一对一的免费健康体检中,听1位教授讲述一个名人养生的故事后步入陷阱。

那么,这些所谓专家教授真正身份又是什么?许多消费者为什么会轻易被这些人洗脑,购买假冒保健食品?

经绍兴警方审查,两个生产、销售假冒保健食品犯罪团伙,都有着严密的分工和完整的培训体系。而组织保健品促销“专家”均为最末端的销售人员,没有受过任何医疗专业训练。

据了解,王大伯在现场接触到“教授”是“80后”,只有初中文化。“教授”向绍兴警方交代,朱某等人给了他1份讲座提纲,然后就按照这份提纲照本宣科,讲座主要目的是为让老年人相信他们教授身份。接下来,一对一咨询才是关键。咨询过程中他们会仔细揣摩老人心理,根据不同人群,说一些让他高兴或者担心的话,产生愉悦或者恐惧心理,最终让他们购买产品。

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化处处长邵国利介绍,朱某等还对销售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反侦查能力。他们要求销售人员不要在人多场合当场交易,尽量上门一对一销售。在促销对象的选择上,提出药监、警察等退休人员不要作为发展对象。

镀金身:虚假慈善网站让消费者打消顾虑

记者发现,这两起保健品制假售假犯罪团伙很善于利用互联网作案,如嫌疑人王某事先在互联网上设立樟树市恩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网站,对冬虫夏草口服液等假冒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宣传。犯罪嫌疑人朱某用互联网开设“感恩中国行”网站。许多消费者就是看了这些网站宣传内容后,才确信其功效并购买的。

陈大伯告诉记者,在“感恩中国行”网页中,详细介绍了“消栓三通”在全国销售情况,还有医疗机构权威佐证。

依靠互联网,这起案件上下线并不接触,下单、物流配送等整个产、供、销链条都通过网络来完成,资金则通过银行打款完成,从而建起了1张覆盖全国的诈骗网络。

这两起假冒保健品案件虽已侦破,但仍暴露出保健品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像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讲座式售假行为,因其隐蔽性强、不易监管,往往不能被及时查处。还有网络等新媒体上的药品保健品虚假违法广告问题。

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稽查支队副支队长谢康生认为,这也说明目前慈善活动的不规范。这类假慈善活动如何能进社区宣传,在宾馆开讲座?其实有不少预警工作可以做在前头,但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协作。

而浙江省社科院的有关专家认为,针对老年人的讲座式诈骗,往往利用老年群体内心空虚而渴望关爱的心理,这也是此类案件频发的社会原因。

(原标题:行假慈善,骗老人钱——浙江破获两起案值上千万元销售假冒保健品案)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