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冬季养生先养脚

冬季养生先养脚

时间:2018-01-06 23:04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春天洗脚,升阳回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调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湿灼。”“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这“睡前一盆汤”看成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措施。

认识“泡足”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关联,人体某一个组织发生病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部位。经络学说认为,足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人体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

热水泡足具有促进气血运行、温煦脏腑、通经活络的作用,从而起到调节内脏器官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毛细血管通畅、改善全身组织的营养状况、加强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使人体感到轻松愉快,对身体健康带来莫大裨益。

如何“泡足”

热水泡足:

最好的暖足方法是用热水泡足。每天晚上就寝之前,最好坚持用温水泡足。特别是冬季,有些中老年人两足冷似铁,更宜用温水泡足20分钟,可以驱除寒气,促进血液循环,使整个人体暖暖和和、舒舒服服。既能帮助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又有利于预防风寒感冒等外感病。

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然后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一般以42 左右为宜,最高不要超过45 ,以防止造成烫伤。

中药泡足:

当归干姜浴:受到寒气影响,足凉或气血循环较差的人怕冷情况就更为严重。除了进食温热补品如羊肉、鹿茸等药膳外,不妨用一些温阳活血的中药来泡足,如干姜、附子、吴茱萸等均是温药,具有散寒止痛和温经通脉的功效,有助于疏通经脉,并帮助袪散寒气,令身体温热。若能加强活血作用,效果就相得益彰,可加入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当归、党参等,令气血畅顺运行全身。

材料:干姜50g,附子50g,党参50g,当归50g,吴茱萸25g。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并隔渣取液,待暖,泡足20-30分钟。

功效:行气活血,暖身袪寒。

荆芥防风浴:天气转冷,稍有不慎,身体便容易受病邪,特别是风寒感冒更为普遍。想预防应不时用一些袪散风寒的中药作食疗,又或制成药液泡足,有助于预防风寒感冒。如荆芥、防风、羌活和紫苏叶等均是发汗解表的中药,具有升散作用,能通过发汗而袪除表邪,治疗恶寒、发热、头痛等外感症状。

材料:羌活50g,独活50g,防风50g,荆芥50g,紫苏叶25g。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温,泡足20-30分钟。

功效:辛温解表,袪风防感。

川芎白芷浴:冬春之际,除了容易患风寒感冒外,肺气虚的人易受到秋燥和寒气的入侵,特别容易引发鼻炎,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头晕头痛等。要缓解上述症状,在袪风散寒之余,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药泡足,如白芷、辛夷花、苍耳子、藁本等。白芷和藁本都能袪风散寒,而辛夷花和苍耳子则有宣通鼻窍的功效,能舒缓风寒感冒的不适,特别能针对鼻塞和头痛。

材料:川芎50g,白芷50g,辛夷花50g,苍耳子50g,藁本50g。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泡足20-30分钟。

功效:宣肺通鼻,止眩止晕。

(摘自《马王堆 古汉养生大讲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