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警惕“伪养生”的陷阱

警惕“伪养生”的陷阱

时间:2018-10-13 07:26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根治糖尿病、减肥“利器”、抗癌“神药”……类似的养生宣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广告里。这种不切实际的宣传误导,让不少人丧失了正确的判断——

  “ “伪养生”十分普遍

  “婆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吞一大把药,什么补充维生素的、补钙的、软化血管的……药的品牌、生产厂家,听都没听过。”13日,说起婆婆的养生之道,在市直机关单位上班的小洁忍不住“吐槽”。

  小洁说,前年婆婆生了一场病,突然对养生问题异常重视,每天晚上睡觉前必看养生节目,还听从“专家”意见,邮购回一大堆价格不菲的保健药品。

  小洁和老公数次劝说,要婆婆去咨询医生,不能随便乱吃药,婆婆都听不进去。“老人非常固执,真不知道这样乱吃药是养生还是自毁健康。”小洁很无奈。

  同样的烦恼,市民胡芳也有。胡芳公婆的退休金并不高,生活非常节约,但买起各种保健品却颇有“一掷千金”的派头。

  “去外面听了一堂保健课,买回来3000多的药,说是可以降压、治疗心脏病。”胡芳哭笑不得,“吃几颗药就能把心脏病治好了,还要医生干什么?”

  一个“杀死癌细胞”的保健杯1500元、一个红外线多功能床垫2000多元……胡芳说,对于一些明显的骗局,公婆却完全失去了判断力。

  老年人成主要目标

  记者采访中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也越来越重视。对铺天盖地的养生宣传,老年人更容易相信。

  “这段时间,老妈每天都去一家店里体验保健床垫,说是能治疗失眠、改善颈椎腰椎疼痛等。”当天,在大楚城小区居住的小叶说,老妈每天体验回家就赞不绝口。

  小叶前去看了一下,发现体验的都是老年人,每个人旁边坐着一名年轻店员,一边陪老人聊天,一边灌输床垫的保健功效。

  “看完后我就明白了,老妈说的‘功效’,只是店员陪她聊天的效果。”小叶耐心劝说,才打消了老妈想要购买的念头。

  在希望桥居住的马阿姨,患糖尿病多年,之前听从医嘱用药,控制饮食,病情控制得很好。

  去年,一档电视养生节目推荐一款药,不用控制饮食还能根治糖尿病。马阿姨很是心动,便花2000多元邮购回一个疗程的药。谁知吃后,血糖不受控制突然升高,不得不住院治疗。

  “有病还是要去看医生,不能随便相信那些‘神医’、‘神药’。”马阿姨说,自己花钱买了一个惨痛的教训。

  科学养生谨慎消费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腾讯微信团队曾发布信息称,2015年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超过2100万次,其中健康类谣言数量众多,“致癌”、“致命”、“致死”等危言耸听的词汇频繁出现在健康谣言的标题中。

  记者在温泉城区走访发现,有不少以老年养生保健为卖点的店,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泡脚、免费健康主题讲座、免费健康体验、免费娱乐等服务,同时销售各种保健品和医疗器械。

  市民李敏认为,老年人容易被说服,一方面是出于对健康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是店家提供的服务缓解了他们的精神孤独。因此,要让老年人避免陷入“伪养生”的陷阱,家人应当对老年人多加陪伴,引导老年人相信科学、健康养生。

  针对此类咨询、投诉、举报,市工商局也发布了消费警示:要相信科学,选择正规渠道体检或就医,不要病急乱投医,盲目买药;要慎重参加各类“专家讲座”,不要轻信和盲从。

  此外,要察看商家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相关证件以及商品外包装上的商标、注册备案信息、批准文号,如果遇到消费纠纷,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及时维权。(咸宁日报记者 王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