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两性 > 为何古人都爱画高士图?

为何古人都爱画高士图?

时间:2018-09-21 18:2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崇尚“士”文化,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士”文化的成熟,在绘画尤其是人物画方面的突出体现,就是高士绘画的形成。所谓高士,盖指博学多才、品行高尚、超脱世俗之人,多指隐居山野田园之雅士。在读书求仕的时代,高士的归隐与逸致,开拓了中国山林文化、田园文化,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高士题材历来也是中国画家所青睐的创作内容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对近现代中国人物画坛影响颇大。

高士文化的社会背景

中国“士”文化源远流长,自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就提出两种隐逸观。儒家以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为根本思想,主张隐以待命,“隐”与否主要看“道”之有无。道家以“无为”为宗旨,尊重生命、崇尚自然,主张高度自由、自主的精神生存状态,追求“达生、无累”的生命境界。儒道两家的隐逸观,对古代文人在人格构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方面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梁楷 《泼墨仙人图》 轴纸本

水墨 48.7×27.7cm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至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兴起,或为政治权贵,或为经济大族、文化大族,所谓的“魏晋风度”、“高士文化”就是名士贵族的精神产物。面对社会动乱,士族阶层感叹人生无常,企求解脱人生苦难,寻求逍遥境界。于是,玄学盛行,学派众多。

有以阮籍为代表的逍遥论,以嵇康为代表的养生论,以《列子·杨朱篇》为代表的纵欲论,还有何晏、王弼的无为论,向秀、郭象的安命论等等。魏晋形成的人生观,虽然角度各异,但皆“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具体表现在:饮酒,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感叹;服药,借此养生求仙;两性解放,摈弃“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放情山水,既“尽幽居之美”, 又“备登临之美”;清谈,有从容轻松、充满幽默的清谈,也有激烈慷慨之辩论;崇文,以达精神超越与心理慰藉。“士”文化的成熟,为后期高士绘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谢稚柳 高士图

高士绘画的人文情怀

纵观中国美术史,宋代以前,美术创作更多具有教化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主张“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修身”。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完善和提升,不仅在思想认识上,最重要的是在行为实践上自觉提升自己。因此,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的是儒家教化天下的思想理念,主张通过诗、书、礼、乐等来塑造符合儒家社会理想的人,这种情怀在五代时期卫贤的人物绘画《高士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卫贤 《高士图》局部

《高士图》描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梁鸿夫妇有才学而不求富贵,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以诗琴自娱,自食其力、安于劳作,是儒家推崇“君子”之楷模。

画家卫贤把梁鸿夫妇的居所布局于山环水绕的自然美景之中,画面上部巨峰壁立、山峦叠嶂,下部茂林修竹、潺潺流水,以此衬托“高士”志在山野的高雅志趣。画面中心,梁鸿端坐于榻,坦然平和,静心研读;孟光双膝跪地,将食盘高举齐眉,以示对丈夫之敬重。二人虽房舍简陋、布衣粗食,但高洁美德令人之敬意油然而生。《高士图》托物言志、借景喻人的表现手法,使高士完美的伦理人格得到进一步升华, 给人以可亲可近、可感可敬的审美愉悦,是儒家“君子比德”说的典型代表。

宋 马麟 《静听松风图》

宋代以后,艺术审美向哲思性转变,人们更加重视心灵自由的追求和人文思想的表达,更加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把艺术教化寓于审美功能之中,使文人画得到真正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绘画尤其是人物画方面,体现出来的是对人的生命与尊严、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故常常借助于诗画,或表现山水情怀、自然情趣,或隐喻世情冷暖、感悟生活,人物画更侧重展示精神面貌、高贵品格,反映时代变化,表现社会现实。这从宋代《静听松风图》、《柳荫高士图》中可见一斑。

宋代马麟的《静听松风图》,一高士悠然坐卧于虬龙般屈曲蜿蜒的古松之下,罗衣解带、袒露胸怀,听风冥想,道骨仙风,放浪形骸之外。松风阵阵,吹入高士之怀,吹动观者之心。高士的拂尘扔在一旁,松风拂去尘埃,吹散心中的尘意。童子站立其旁,似观者如临其境,体悟高士玄远放松之情怀。画家马麟的作品,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理念。

柳荫高士图

南宋著名的《柳荫高士图》,描绘的是柳荫之下,高士头戴葛巾、袒胸赤足,席坐豹皮之上,微微醉意之中,俯首品读。反映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境,不谋荣利、超尘脱俗的精神世界。画面虽场景平淡,朴素自然,但却寄情深长、托意高远,给观赏者带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人文情趣和超远理趣,已成为历久弥新的人物画创作题材。

高士图的艺术特征

高士图题材广泛,追求笔墨传神。不但描绘文士、儒士、逸士、隐士,也表现游方僧道、渔翁樵夫及艺者农人,凡心性高洁、超尘脱俗的士子高人,甚至一些高品位的仕女也常常被纳入高士图的范畴。唐代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贯休的《十八罗汉》图,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明代陈老莲的《屈子行吟图》、《归去来辞图卷》等等,以及清代上官周、任渭长、任伯年创作的高士图,可谓佳作辈出,形成了高士人物绘画独特的艺术特征,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对近现代中国人物画坛影响颇大。

唐代孙位 《高逸图》—阮籍

一、注重神态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