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我的惠州印记

我的惠州印记

时间:2018-08-25 13:2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我的惠州印记

□邱宇林

第一次听说惠州这个城市,还是在三十年前,那时当司机的大舅开车到过几次惠州,返程时运回满车的黑皮甘蔗。那时,我便对惠州有了朦胧的印象。因为,吃到的黑皮甘蔗真甜啊,惠州便在我心中植下了一个甜蜜而遥远的梦。

而等到第一次到惠州,时间来到了1998年春节。男朋友从机场接到我,坐在从广州到惠州的巴士上,一路上只感觉到南方的天空特别蓝,头顶离天空特别近。进入惠州市区,从惠州大桥蜿蜒而下、过了下角电信局,沿着西湖走在环城西路上,我已经在心里连连惊叹了:没想到惠州的冬天依然树木葱茏。那时的西湖步行街,才刚刚规划建成,简直可以算是惠州人的骄傲,也是当时惠州商业的一个缩影。就是那一年作为访客初到惠州,临近春节,我接连逛了三次步行街。

有时,我们又会特意拐进小巷子里,避开拥挤的人群。小巷子里,也有不少有趣的事情。一位长者就那么随意摆个小桌子,开始慢条斯理地写着春联,不一会儿,桌子四周就围满了人。“跟我来,请你吃一样我觉得最好吃的东西。”男朋友拉着我的手,来到一个深深的巷子里的拐弯口,一位大婶支起一个小煤炉子,香味早早就窜出拐弯口来,切得细细的萝卜丝裹着一层米浆,然后在油锅里炸得两面金黄,看着就叫人嘴馋。我们买了一个,像孩子似的一人一口,吃完了还意犹未尽。因为煎炸食品,在南方湿热天气极易上火,不敢放开了吃。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种小吃叫“阿嫲叫”。长住惠州的人如今都知道,那是一种有意味的小吃:最日常的食材,最普通的做法,最传统的味道。在西湖步行街,类似小吃层出不穷。绿色,富足,极有人情味,是我的惠州初体验。

第二年,我大学毕业就来到惠州定居了,虽然工作仍在深圳。那个时候我会穿街走巷,四处逡巡,“柏子树下” 、“金带街”、“更楼下”、“叮咚巷”,一个个寻常的街道名字我都觉得耐人寻味,充满了美感和怀旧的感觉。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惠州,找不出一家严格意义上的超级市场,新一代百货、英达商场便是屈指可数的几家生意兴隆的商场。而我来到惠州结婚生子这么二十年来,人人乐、西湖丽日、百佳、华润万家、海雅便一家家进驻惠州。最近这十年,天虹、华贸、君尚百货、港惠新天地等城市购物中心更是应接不暇,江北、下埔、河南岸等地标性商圈逐渐成熟完善。

西湖是惠州的标志、更是惠州的灵魂。而西湖也是惠州最吸引我的地方。“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东坡先生的名句把西湖的湖光山色描摹殆尽。“苎萝西子”袅袅婷婷,漫步走来,闹市中的山水,城市里的浓情……

我从一来到惠州就住在西湖边上,几次搬家也都从未离开过西湖,先是平湖门,而后南湖边,西湖的五湖六桥十八景我都熟悉,如自己的家。出嫁前的一晚,还住在惠州宾馆。特别是我怀孕的那段时间,晚饭后去西湖散步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每每有朋友造访,西湖必定是我带他们游玩的首选,白天湖面轻舟游荡,夜晚湖边小筑品茶。西湖近十年越来越令人迷恋,丰湖书院改造重建,在荷花亭的基础上重新恢复了历史上的“丰渚园”,西湖边又多了城轨站,荔浦风清也修葺一新。春节期间的西湖花灯盛景空前,璀璨夺目。

现在西湖边的绿道多了骑行者的身影:矫健的身形、酷酷的装扮、挥洒的汗水;同时滨江公园练习太极拳的队伍中也不乏年经人;更是吸引了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来此工作和生活。市井的,传统的,历史的,时尚的,现代的,国际的……无不在此汇聚,无不在此包容,惠州的变化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

包容而有活力,不急不缓的生活节奏,吾心归处是惠州。

我定居惠州的二十年,正是惠州城市发展变迁的二十年,也正是我人生蜕变的重要二十年。从一位初出校门青涩稚嫩、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慢慢成长,如今不知不觉中蜕变成一位地地道道的“新惠州人”,煲汤焖煮、凉茶糖水、煎炒小菜也驾轻就熟,难不倒我。连时不时来惠州小住的妈妈,都会不经意说出“你们这里怎么怎么的”云云,原来已经入乡随俗的我,在生活细节中不经意间表露出与家乡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了,妈妈早有感知,才会不由自主把我也归为“你们”。

遇一人而白首,择一城而终老。我的惠州印记,刻骨而铭心。(此文获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