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留守儿童家庭走进市急救中心学习自救互救技能

留守儿童家庭走进市急救中心学习自救互救技能

时间:2018-08-20 09:4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留守儿童家庭走进市急救中心学习自救互救技能

孩子们学习心肺复苏。

专题

暑期是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期,留守儿童平时与父母分隔两地,增强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在应急事件和日常生活中的自救、互救意识和基本技能十分重要。8月18日,南都留守儿童圆梦行动的22个留守儿童家庭走进深圳市急救中心。通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在急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了解120急救工作,学习急救互救知识。

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

平时打120到底谁接电话呢?接完电话之后急救人员又是怎样安排医生和车来救我们呢?来深圳市急救中心就有答案啦。

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介绍,提起急救知识,大家会想到心肺复苏,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掌握心肺复苏有一定难度,因此从小学习基本的急救常识非常重要。比如说,日常生活中遇到烫伤、煤气中毒、中暑、异物卡喉等情况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急救知识应该从娃娃抓起。

此次南都留守儿童来到深圳市急救中心,活动共设置4个“急救”站点,22个家庭分为两组,在急救义工担任的领队老师带领下,按不同次序参加各站点活动。第一个站点是急救放映室。在这里,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急救动漫片展播。通过观看影片,家长孩子们学习了溺水、煤气中毒、异物卡喉等常见急症的预防与急救小常识。第二站是参观120调度大厅,120调度员讲解“如何正确拨打120”。

第三站是救护车总动员。市急救中心停车场停放了医疗急救指挥车、120救护车,大家轮流进入车内参观并听急救医生讲解两种车功能的不同之处及其车载设备。第四站是急救体验课堂。市急救中心为每个家庭配备了一个模型和一个AED,大家学习急救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如何救人。

留守儿童家长逄先生介绍,通过此次培训,不仅孩子学习了急救知识,对家长来说也长了见识。“孩子平时不在父母身边,通过这次学习,对各种常见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助于孩子今后遇到这些情况时如何面对、处理。”

周强介绍,不仅留守儿童需要学习急救知识,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急救知识。随着社会发展,校园中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深圳市急救中心接下来希望和教育局合作,让急救走进校园,让每个孩子从小具备急救常识。

深圳医疗急救条例10月1日起实施

深圳市急救中心介绍,2017年,深圳120全年共派车187388人次,抢救病人157005人。与此同时,深圳市急救中心坚持开展多层次专业医务人员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完成2985名医护人员培训,并且不断推广国际最新急救知识,举办AHA、ITLS、WMAI培训班,同时邀请美国专家介绍国际最新复苏理念。目前,深圳市民急救普及率已突破2%,在国内领先。

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介绍,《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以下简称急救条例)已于2018年6月27日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

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因现场第一目击者不及时或不适当的处置影响了患者的进一步抢救,导致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令人痛惜。怎样给予急重症患者更快的响应、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发展医疗急救志愿者。

医疗急救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实施急救的最佳时间大多在5至10分钟之内。就抢救的最佳时间而言,第一目击者在救护车及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进行正确的院前急救,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院内的专业急救。因此,培训大量的医疗急救志愿者,使更多的社会公众及时参与到自救互救,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今年10月开始实施的急救条例鼓励具备急救能力的公民参与社会急救,倡导自救、互救。

人流密集重要场所将配置AED设备

近年来,深圳在校学生、企业白领等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事件屡有发生。数据显示91%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是心律失常所致。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3分钟内,迅速给患者实施电击除颤,成功率高达94%。自动体外除颤仪(A ED)是一种供非医务人员使用的傻瓜式心脏除颤设备,非医务人员只要稍加培训就能熟练使用。

为此,深圳率先在国内公众场所配备AED。周强介绍,深圳市急救中心目前已完成首期500台AED安装工作。今年,还将完成1000台AED采购工作,到2020年,完成5000台AED采购及安装工作,并按1∶10的比例为属地培训5万名初级救护员,让猝死患者得到更及时有效救助。

统筹:张馨怡

文/图:李榕 冉飞龙 喻萍江

制版:朱利辉 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