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养生心得 > 只有感受幸福的教师 才有体验幸福的学生

只有感受幸福的教师 才有体验幸福的学生

时间:2018-07-18 08:06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只有感受幸福的教师才有体验幸福的学生

——探访百年老校明强小学“幸福教师”工程


“幸福教师”工程,是明强小学致力于百年老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和探索中的一项教改亮点。近五年来,明强小学从专业发展、研读学习和文化自觉三大途径切入,让教师体验到了职业的幸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长的幸福。

2012年9月的一个下午,《中国教育报》三名记者来到明强小学,就开展“幸福校园”建设活动采访了校长顾文秀。顾校长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明强小学开展的“幸福教师”工程。原本约好一小时的访谈,结果谈了差不多一个下午,记者意犹未尽,被明强“幸福教师”工程建设的众多亮点吸引住,还想一探究竟。于是,提出第二天再来与教师和学生聊聊。紧接着,就有了以下师生的感触:


专业发展:“幸福教师”的高度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和学生的生命成长共生长的,伴随着与学生互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过程发展,这是明强教师对“幸福”的共识。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智慧,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充满关注与惊喜。他们似乎并不在意追求幸福本身,而在意体验和感受追求幸福的过程。

高度1:观念更新

华师大终身教授,“生命·实践”教育学创始人叶澜老师曾说: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在持续的研究性实践变革中,明强人领悟了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育人,即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书本知识。在变革初期,这样的认识意味着他们将重新架构自身已经熟知的经验系统,自己动了自己的“奶酪”,同时把自己推到了变革与转型的风口浪尖,承受着新旧教育观念“蜕变”带来的“阵痛”,明强教师虽因变革而“痛”,却因学生成长而快乐。

一是领导和管理的观念更新。教育事业的本质就是关注人的发展,领导和管理者要做到目中有人。不仅要成就教育转型与变革实践之事的发展,更要成就身处于教育转型变革实践过程中之人的发展。即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这是学校领导的基本思路。

二是课堂和班级的学生立场。课堂为学生的发展而开放,提供时空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表达、大胆质疑;教师眼光不只停留在文本上,而是更多地研读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主动学习与成长需求,探索教育规律,把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相结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地达成教育实效。这是老师们基本的学生观。

三是练就教师新基本功。与传统的教师基本功不同,新基本功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从领导和管理、学习和研究;教学和实践;关注和发展学生四方面追求教育价值提升和实践内涵转型。


高度2:学生立场

作为学校管理机体的基本细胞,班级的生动活泼直接带来的是整个学校的生气盎然。

上海市优秀班主任、闵行区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郭芳意味深长地说:与传统意义的以教师意志按部就班的班队建设不同,明强的班级建设将重心落在利于“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工作创新上,倡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动,将班队建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老师们把自己编为班级一份子,与学生平起平坐,同打造温馨班级,分享孩子成长的幸福。建班方针、班歌、班徽、班级吉祥物等的制订与设计,均从学生中来,并成为班级中包括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在内的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是班主任寓教于乐的重要载体,明强人一改“简单说教式”和“预练表演式”的陈旧活动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自主体验式”和“实践探究式”的新颖活动方式。在“古镇探秘”的明强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七宝皮影倍感兴趣,这一现象被老师捕捉在心里。在班队课上,老师点燃了孩子的兴趣,组建了“皮影探秘”小组,邀请皮影老艺人走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七宝皮影的精湛技巧与无限魅力。老师渐渐地发现,孩子不仅喜欢电脑、手机,同样也喜欢民间文化艺术的表演,于是与孩子一起投入到皮影戏的创作之中。课后、午间总能看见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忙碌着:有的上网查找资料,有的主动去请教老艺人,有的询问家人、长辈了解传统,还有的花一天时间到图书馆查原始资料。

今天明强的孩子成了皮影戏的忠实“皮粉”,他们从家乡、自然、人文等多方面了解了“七宝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借这一“活态”的乡土教材,传承了地域文化与精神。对孩子而言,他们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是极好的民族精神教育。对教师而言,既分享了孩子探秘皮影的喜怒哀乐,又感受了学生天真稚趣的创造,也感受了职业成就的幸福感。


高度3:无痕教研

学校通过核心团队的引导,带动全体教师共同成长。“320有效教研”就是一个很好的案列。

每次全校性大组教研前必须有20分钟骨干的交流,分享经验和成果;随后各教研组利用20分钟时间,进行精品课回放,保持对好课特征的敏感;最后20分钟是学科组沙龙研讨,组内成员轮流“头脑风暴”,交流聆听报告和好课的体会。这320分钟概括称“320”,已经成功转化为明强校本教研的一种“构成要素”,即:骨干顶层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中间新青教师提升加速,底部建设得到夯实。

“课型三化”又是明强教师自创的系列化研究途径。其核心理念就是“探索课型成型化,成型课型精品化,及精品课型普及化”。“三化”研究给了不同梯队教师以选择性研究课堂的机遇和挑战,既保证了研究任务的落实和推进,又使研究过程与教师梯队培养融为一体。

“小人物挑大梁”的“小教研组领衔式专题教研”更是年级备课实现“动力内化和重心下移”的另一大创新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个年级小教研组至少领衔一次学科大组教研,从策划到备课、上课、研讨,一律由组员分工协作完成,使每一个教师都有机会从活动的参与者转变为组织承担者,教师的责任意识、协作研究能力明显提升,更多有潜力的教师在担当中向骨干标准迈进。

学校积极倡导自主化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专业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如今,在办公室、走廊、饭桌上、洗手间,一切可与同伴交流的地方,随处可见三五成群即时分享的场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