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饮食养生 > 食疗养生 > 【网络中国节】夏至时令饮食 睡眠 养生与节气息息相关

【网络中国节】夏至时令饮食 睡眠 养生与节气息息相关

时间:2018-06-25 17:1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夏至,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就要开启四季中之最热模式,人们将渐入盛夏纳凉消暑日子,筑起自家的防火墙。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华夏先人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夏至日,北半球出现白天最长而夜晚最短的天气状况。这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具有标志性的一天。

夏至,时值麦收,过去乡下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夏祭活动,以祈求人寿年丰。据民俗讲,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故而,在民间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冬至与夏至是天文中两个重要而分明的时间节点,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可谓阴阳的中转站。

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逐日偏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夏季星空像庄户人的日子一样日渐稠密起来。记事中,乡下妇女白天下地,晚上忙着做针线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至,五月中。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自然界的三候各有其特征,人们若能将这些标志性的文化特征加以掌握,无疑对人类生存具有极佳的指导意义。

《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期间正值“百毒日”,太阳紫外线杀伤力极强。“不过夏至不热”。进入盛夏,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林果丰茂,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故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夏至,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古人认为,人体之肾纳象为水,水宜上升;而心纳火象,火应下降。心火下行以温养肾水,肾水上行以滋心火,心肾相交,则身体健康。所以养生重点放在心肾相交上。心肾不交则会出现心烦、失眠、心悸、腰酸、遗精、手脚寒凉、怕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夏至饮食,宜苦酸咸。因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根据五脏、五味的相互关系,辩证论之,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又夏季是多汗的季节,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同时多食咸味以补心,因咸入肾,补养肾水,肾水上行以敛心火,故不致心火过旺。谨记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

此外建议大家适当吃一些生姜。过去老人们常讲“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其实,都是对生姜功效的经典比喻。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应时的生姜恰恰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帮助防暑。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

夏至过后,起居调养,宜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的阳盛阴衰。适量午睡,能养阴护阳,使大脑和全身得到放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不过,夏日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夜晚露宿,尤其不宜吹冷空调,否则,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