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女性 > 《北京女子图鉴》可以代表北漂女性吗?编剧这样回答

《北京女子图鉴》可以代表北漂女性吗?编剧这样回答

时间:2018-04-30 15:3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北京女子图鉴》可以代表北漂女性吗?编剧这样回答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北京女子图鉴》播到现在,女主陈可从一个小镇姑娘已经成为买了房的陈总,一开始的争议也逐渐蔓延出更多反弹, 和原版《东京女子图鉴》已经关系不大的剧情,争议倒不在于翻拍得是不是像,而是到底是独立女性都市剧,还是徒有其表的深度玛丽苏剧?
相较于以前的翻拍剧,《北京女子图鉴》做出了大胆决定,完全重写成一个成都女孩的闯京故事,而不是蹩脚的“翻译”,这点进步算是公认的。但重写故事就一定是完胜吗?成都女孩的闯京故事带着不少幸运、不可思议的部分,以光速在职场、生活中前进,25岁前买上了LV,甩了前男友,跳槽成功,住上了大公寓,并遇到富二代,25岁一过就开始考虑买房,事业上平步青云,迅速升任为陈总……总之,熬过了到北京的前几年,女主角的人生成功得光鲜且迅速。争议声也随着成功的步伐越来越大,大部分质疑都来自和陈可相关的剧情,不论原版中的齐藤绫的欲望多么强烈,人生多么狗血,起码她在东京的生活切切实实能够代表东京女性。那么且不论陈可遇到的男人,恋情多么狗血,她的生活可以代表北漂女性吗?
闯荡北京14年的年轻编剧张佳肯定地认为,陈可的生活能代表大部分“张佳们”,也就是为了憧憬的人生,奔向北京的女孩们。

《北京女子图鉴》可以代表北漂女性吗?编剧这样回答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在写《北京女子图鉴》之前,张佳并不是写都市剧的熟手,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做编剧,因为“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她一直写一些玛丽苏、傻白甜的偶像剧,关于这一点张佳倒也毫不避讳地承认不怎么优秀的过往作品。一年前她看到日剧《东京女子图鉴》后,第一感觉是“惊艳”,继而认为“它告诉我,女性有欲望是可以被歌颂的,这个对于剧作发展非常有里程碑意义”。拿到这个自己极为喜欢的项目,她决定抛开过去那些不切实际,飘在空中做梦的偶像剧,直面自己的经历,直面北漂的痛苦与快乐,彻底写实。
剧中第二集,陈可依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陈可,就是张佳自己埋的梗,如同发表一个宣告,告诉自己要彻底抛弃以前做傻白甜梦的路数,“我写这个剧本的野心不亚于陈可闯入北京的野心。”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前,张佳也参与了一个微信群访,面对群里丢来的,关于争议的问题,张佳反应迅速,语速很快,虽然不能说每个问题都回答到位,但没有回避任何一个提问,自信坚决。到了有关女主角陈可处理工作的问题争议上,她在语音里甚至回复,“那你们告诉我,如果你们是陈可会怎么做呢?”
她之所以有自信,一部分原因是动笔前的大量采访、调查。大约三个月时间里,张佳采访了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北漂女性,列出了20个问题的提纲,包括“是否在意男友有没有北京户口”“男上司让你半夜去见他你怎么办”等等和现在剧情相对应的问题。
另一部分原因,是她和她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
“我到北京来,第一次租房,房东老头儿老太太竟然骑着自行车给我送冬至饺子。”她通过这个事例说明北京是个有爱的城市,是人人愿意帮助别人的城市。这个特质,可以扩大到职场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的就是人脉。”
至于陈可是否过度接受了帮助,张佳认为,只要有目标,北京一定会有人把手伸向你,你要做的是把手迎上去。“不是所有人都接得住这只手,陈可可以。因为她有她的小聪明。”
记者整理了一些目前网上观众较为关心的争议问题,一并问了问这个闯荡北京14年的北漂女编剧,她基本上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最后,张佳说,她并不在乎大家是否喜欢陈可。“和日本编剧交流时,我问她,你能告诉我你创作中最重要的核心点吗?她说亲爱的,你不要怕你的角色被会诟病,被不喜欢,我们不需要被喜欢,我们只是如实地去表达。我没有粉饰,没有掩盖。真实就是我最大的创作目的。”

《北京女子图鉴》可以代表北漂女性吗?编剧这样回答

《北京女子图鉴》编剧张佳
【对话】
陈可其实是张佳们的故事
澎湃新闻:
你刚开始看到《东京女子图鉴》什么感觉?
张佳:两个字:惊艳。它告诉我,女性有欲望是可以被歌颂的,这个对于剧作发展非常有里程碑意义。
澎湃新闻:你改的时候抓的是什么点?
张佳:欲望是创造力。机会垂青勇与谋。
澎湃新闻:后一句在原版中似乎体现得不多?
张佳:对,其实原版都不怎么写职场的啊,没几次职场戏。
澎湃新闻:做改编时候遵循的什么原则?
张佳:我在做改编的时候,没有什么困难和限制。这次日方给了我们很充足的信任和空间。其次我们也和日方的编剧导演制片人做了视频会议,大家互相交流经验,所以这次创造没有受到很大束缚,我在改编的时候基本上就用了很多原创的部分,扎根于北京这个土壤。
澎湃新闻: 重新写的难点在哪儿?
张佳:困难在于要把我们每个人对北京的认识融合在一起。因为每个人所在的经济状态、生活氛围都是俨然不同,所以怎样能实现与在北京奔波,或即将来北京奔波的人产生共鸣,这是最难的。
澎湃新闻:你心里东京女性和北京女性不一样在哪儿?
张佳:因为我没有在东京生活过,就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幸运能和他们的编剧一起交流。她是说,在东京,女孩子是不被鼓励工作的,而且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包容、鼓励很欠缺,女性的上进心也很弱,即使有,也是被打压,很难施展的,她就很羡慕我们国家的女性有上进心,而且社会是给予鼓励帮助的。
陈可遇到的困难不是说,遇不到好的男人,而是买不到LV包包,或者工作上犯错,这些统称为自我认知上的困难。我们每个人也是有进度条的,我们有不能认清自己、飘飘乎的时期。剧本写到第二集,陈可依改名为陈可,从那时候我就下决心要把我原有的创造模式依靠去掉,做个巨大的挑战。
澎湃新闻:原有创作模式是指?
张佳:原来都是偏向于玛丽苏,傻白甜,少女造梦,这一次我就想说不造梦了,就直面我14年的北漂,直面我身边千千万万的北漂女孩。从一开始我就决心这样了,但在这里我设了一个梗,是我心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