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立冬养生 > 立冬过后雨水增多,广东加快入秋步伐!养生滋补有“秘诀”

立冬过后雨水增多,广东加快入秋步伐!养生滋补有“秘诀”

时间:2018-01-31 03:4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谢庆裕 通讯员/董永春 陈碧强)7日是立冬节气。一层秋雨一层凉,淅沥的雨水令昨夜今晨凉意骤增。粤西、珠三角西部市县、韶关、清远出现中到大雨。这是否意味着广东立冬日已经步入冬天呢?

  随着近段时间持续冷空气的补充,使我省不少市县陆续入秋。但包括广州以及南部的一些沿海市县,尚未达到入秋的标准。要谈到“更遥远”的入冬,广州乃至广东中南部地区从常年气候来看,属于无冬区,从每年情况看,并不是每一年都会有气象标准上的冬季。

  从10月12日起广东多地陆续入秋

  从节气上看,今年8月7日是立秋,11月7日是立冬。但按照气象标准,连续五天滑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为入秋。连续5天滑动日平均气温低于10℃才为入冬。

  省气象局气候中心统计,截至11月7日,广东入秋地区分布如下:潮州北部、广州北部、河源大部、惠州东北部、江门西北部、揭阳西北部、梅州大部、清远中北部、汕尾大部、韶关大部、肇庆大部、湛江雷州、云浮大部等地。今年入秋最早的是粤北的乐昌、连南、连州、连山、乳源等市县,均在10月12日入秋。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几个市县的入秋时间差异不大,仅有连山的入秋时间比常年(10月4日明显偏晚)。

  从广州的情况看,虽然广州北部的从化区及增城区已经在10月21日、10月22日相继入秋,但花都区、广州市区、南部的番禺尚未入秋。广州市气象局专家7日介绍,依据广州常年平均气温计算,广州常年入秋日为11月9日,从今年的监测统计情况看,广州目前也尚未入秋。

  广州今年入秋较常年偏晚

  广州市气象局专家介绍,在10月份以来在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的气候背景下,广州气温偏高,预计今年入秋日较常年偏晚。

  近半个月以来,市民虽然感觉到天气较为清凉,尤其是凌晨、夜晚的时候颇有冷意。但事实上,由于昼夜温差较大,虽然早晨广东大部分地方最低气温已降至十多摄氏度,但到了白天,最高气温又回升至25摄氏度以上,日平均气温来看,往往还没达到22℃以下的标准。晚上盖棉被,白天穿短袖成为这段时间市民的生活常态。

  近10年广州有3年没有冬天

  事实上,我国不少地方入秋、入冬的时间都滞后于立秋、立冬节气。而地处南方的广东,这种差异更为明显。

  记者从省气象部门了解到,夏长冬短是我省气候的明显特征,广东北部的韶关平均在次年1月1日进入冬季,1月20日结束,冬季仅20天,而广东中、南部地区无气候意义的冬季。“以广州为例,有的年份能达到入冬标准,有的年份是达不到入冬标准的”

  广州市气象局专家介绍,依据“气候季节划分”标准,“如果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无连续5天小于10℃,则该地为无冬区”,广州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并没有连续5天达到10℃以下,因此广州无常年入冬日。

  近10年以来,其中有3年(2008、2014、2016年)广州是没有气象意义上的冬天,有7年是有气象意义上的冬天。

  近日雨水增多或加快入秋步伐

  省气象台预计,受东到东南气流影响,7到8日我省中西部市县将有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降水过程,各地云量多,昼夜温差减小,天气较清凉。9日我省大部转为多云天气,粤西的南部沿海地区有阵雨。10日,我省大部多云间晴天为主。

  从今明两日的气温上来看,最低气温与前段时间相若,但由于雨水加大,昼夜温差减少,白天最高气温会有所降低,这几天广东可能会有更多地方跟秋天越来越近了。

  此外,11月我省主要冷空气过程有4次,均为弱冷空气,分别出现在3-5日、7-9日、17-20日、28-30日。

立冬过后雨水增多,广东加快入秋步伐!养生滋补有“秘诀”

  立冬过后养生滋补有秘诀!宜进补,宜晚起

  【养】早卧晚起

  立冬的养生要顺应冬藏的特点,要早卧晚起,去寒就温,如果立冬后,不重视藏精,比如熬夜、纵欲、焦虑等,就容易出现如汗多、面红如妆、发热等不适,这在中医叫做“阳气不收”和“相火外浮”,俗称“上火”。如冬天阳气不能潜藏,则到了来年春天,奉生者少,或出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进入立冬节气后,天气渐冷,寒气渐盛,这一点要特别针对家中老人,因为寒邪不仅可以诱发感冒、咳嗽,进一步侵入,还可以造成瘀血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梗、脑梗等危及老年人生命。所以,特别对于老年人的养生,冬季还要照顾到心脏及心脑血管的养护。最好的养护办法就是防寒保暖。

  【食】健脾养胃

  人们有在立冬节气进补的习惯,但不可盲目进补,最好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虚实而定如何进补,但有一个原则很关键,就是健益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了防止冬季进补的“虚不受补”,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作为“引补”,如淮山芡实瘦肉汤等,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立冬后,天气日渐寒冷,对于手足冰凉、怕冷、腰酸、畏寒等阳气虚损体质的人群,应多吃温阳补益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海参、鳝鱼、韭菜、枸杞、核桃仁等。传统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一个很好的温补之品,但也要注意适度,不可过补,否则过犹不及!

  ●立冬进补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进补”和吃板栗炒饭是汕头特有的习俗。

  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食炣饭

  潮汕地区立冬吃“炣饭”的习俗其实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潮汕地区俗谚说“十月十吃炣饭”。刚上市的新米加上当时的白萝卜、小蒜、新鲜的猪肉等,一道简单美味的炣饭就做成了。

  据介绍,“炣”是指烹饪的方式,指用火烧,它体现了潮菜丰富的烹饪方式。立冬也有“吃炣饭、保平安”的说法。炣饭的起源是因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潮汕人用收获的各种食物做成炣饭拜祭祖先神明;二是有取“平安”“丰收”的意头。

  ●吃甘蔗

  在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