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瑜伽 > 匠人眼中的设计美学

匠人眼中的设计美学

时间:2018-10-13 18:46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伊达 / 文

  豆豆 / 摄

  2017年,时装设计师陈序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区“30岁以下值得关注青年才俊三十人(30 Under 30)”之一,而这距离他的个人品牌创立不过3年而已。3年时间,这位深谙时装精髓的年轻设计师用他独有的“老道”获得了世界的肯定和赞赏。

  匠人精神跨界设计

  2016,陈序之第一次来上海时装周走秀,当时他在上海还没有办公室,只身一人从伦敦带了所有的样衣飞过来,总共有五六个大箱子。从借用场地到做造型、试装,所有环节都是亲力亲为。这一经历至今让他难忘,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想想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跟那一次相比,这一次的陈序之显然不再那么“狼狈”了。在上海老码头二库沃弗空间举行的KINGSWERE|XU ZHI限量家居系列发布现场,陈序之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黑色西装外套,脸上则依旧是那招牌一样的明媚甚至略显稚气的笑容。在陈序之的时装设计中,人们往往能被他那种通过面料改造形成的独特肌理和纯手工制作的匠人之心所深深打动,那看起来似乎不该属于一个年轻人,却又似乎只能来自保有某种天真的设计师,而这个人无疑正是陈序之。而在这次的限量家居的设计中,人们同样找到了那种对用料和工艺极致追求的熟悉感,独具巧思的几何构建,和金属材料装饰,舒缓的配色方案都让整个系列显得更加灵动。

  在陈序之看来,设计时装和设计家居在某种程度上是异曲同工的。“它们都应该是为人而创作的。我要能够带给受众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可以诉说我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这样可以与受众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受众可以感受到设计背后是有一股暗涌、一种力量在的。而另一方面,我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人们的情绪,去体会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变化和个人需求,然后通过我的设计去表达出来。”陈序之说,这段话听着不像一个设计师的言辞,倒更像一位哲学家的论调,但极致的美学又何尝不是一种哲学呢?陈序之说,在做服装的时候,他会不停地思考哪种面料可以最大程度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想法,“我是想要流畅优美的线条,还是硬朗挺阔的廓形。或者说,哪种面料可以兼顾舒适性与美观性。”而这样的思考过程,同样贯穿于这次的家居设计中,“在设计家具的时候,我可能就要想,什么材质可以实现我的设计,这种材质具有怎样的外观效果等等。”在他看来,家具可以使材质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或者说“它可以把一块坯料变成直接为人所用的东西。”这非常有趣也非常神奇。

  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演绎

  如果你让陈序之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形容XU ZHI的设计精神,他会回答说——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演绎。没错,作为一名年轻的设计师,陈序之追求的不是大胆的创新或不羁的想象,而是对传统最深的敬意和复兴。这份“传统”来自他的家教,也来自他的学识。陈序之的爷爷是典型的上海知识分子,“序之”便是爷爷酒后给孙儿取的名字。而母亲则是陈序之最重要的灵感缪斯,在陈序之的心中,母亲是“一位强大又热爱时装的女性”。陈序之从小在她身边耳濡目染,翻看她订阅的时装杂志,与她一起购物。于是渐渐地他也发现了自己对绘画,设计与手工艺的兴趣,想为对时装有独特品位与见解的女性设计她们的服饰。

  陈序之说:“设计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我可以创造出一个形象,并通过我的设计,不断地去让这个形象更丰富、更立体。这个形象可以反映我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分享我自己的情感和感悟。”与家人的相处似乎成为了陈序之生命使命的感召,在高中最后一年时,他正式申请了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的女装专业,成为了约翰·加里亚诺、亚历山大·麦克奎恩等国际级设计大师的校友。虽然在伦敦起步,但国内市场一直是陈序之的重心所在,特别近年来国内买手精品店越来越多,传统百货开始转型,这些对于身为独立设计师的陈序之来说都充满了许多可能。生活中的陈序之是个追求健康理念的人,他喜欢运动,比如游泳、攀岩或瑜伽。对他来说,运动是一种冥想的方式,“在这段时间内,我的大脑会离开工作,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身体。”这样的冥想会帮助他更专注于工作。如果有假期,他会选择旅行,去看自然的美,以及去当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看当地的艺术,为自己充电并寻找灵感。陈序之最新一季的灵感就来自于美国著名女诗人Emily Dickinson。这是一位非常坚强独立而内心柔软浪漫的女性,对花草有着巨大的热爱,她的诗歌创作也经常会以花草为主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陈序之这一季的设计中用了大量的花朵元素。

  后记

  陈序之说如果不做设计师,他可能会是旅行栏目专题作家。他喜欢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将寄情于山水之间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这份肆意与洒脱倒是有几分中国文人的气质和腔调。也许这也正是他能保有匠人精神的本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