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女性 > 对话王霜:女性应该自力更生 还没考虑过婚姻大事

对话王霜:女性应该自力更生 还没考虑过婚姻大事

时间:2018-10-13 16:2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虎嗅注:这是虎嗅2018“新女性”系列策划的第一篇文章。王霜,中国女子足球队队员,曾参与出征2016里约奥运会女足比赛和2018雅加达亚运会女足比赛,入围亚洲最佳女足青年球员提名,现加盟巴黎圣日耳曼女足俱乐部。王霜被球迷称为“中国女梅西”,具有细腻的脚下技术,成熟的大局观,原地转身摆脱能力和跑动节奏更令人过目不忘。

  本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王霜身着巴黎圣日耳曼队服。

  作者丨曾欢

  故事或许应该从王霜7岁时踏上的那片草坪开始说起,她幼小的身体带着球在一群比她大不少的男孩子中间穿梭、冲撞,后来,一个“铁人”的外号从这里传开,但指年龄最小还不带护腿板的她,不是那些男孩子。

  故事或许应该从王霜18岁时从哭泣中醒来的那场午睡开始说起,她的视线被床边两根拐杖紧紧抓住,像两根坚韧的海草把她牢牢困在伤病的深水区,她试图冲破水面呼吸,睁开眼睛的间隙却只能队瞥见队友训练的模糊背影。

  故事或许更应该从王霜23岁时亲笔签下的那纸合同开始说起,她像一个认真回答“思想感情”的小孩子,将签约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的过程以日记的方式写在微博,她将踢球15年的无数段落大意提炼成一个中心思想——“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也是踢球以来最想得到的呐喊与认可。原来先苦后甜的滋味是这样,原本我以为自己来就是个蹭热度的。”

  年轻的女足队员王霜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开头,但我们并不是非要把这个故事讲给你。

  当一年前,有外国球迷将这个女孩的进球剪成集锦,冠以“中国女球王”、“The Chinese Female Messi”的标题上传在YouTube引来惊呼,当一年后,在亚运会上帮助女足拿到银牌的王霜乘坐北京地铁,仍无一人认出时,我们才发现,不是她的故事需要你的聆听,而是你到了需要聆听她的故事的时候。

  王霜从来都不是那个“蹭热度的”,她应当是热度本身。

对话王霜:女性应该自力更生 还没考虑过婚姻大事

  1

  2018年9月2日,北京一个刚刚开始褪去盛夏炙烤的下午,王霜像一个独自去大学报道的新生,她一手提着机场购物袋,一手拖着拉杆箱向我们走来。

  3个小时之前,搭载着包含她在内的女足国家队的飞机刚刚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48小时之前,她们在雅加达的一场雨战中遭遇绝杀,憾失金牌。

  媒体对这一天的她们记录得不是很多,不过这已经是1998年曼谷亚运会中国女足夺冠后的最好成绩。王霜自小组赛以来场场进球,和泰国队的1/4决赛中,她还上演了“帽子戏法”。

  一个月以来,王霜的报道和身影频繁登上体育媒体,不过此刻,从机场来东二环的地铁上,没有一个人认出她来。

  体育媒体的记者喜欢称王霜为“大赛型选手”,以指代她在国家队过去的多场比赛中,在场面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打入或者给队友制造关键球的表现。

  最为人称道的例子是2015年12月中美女足的一场热身赛,在中国队场面一直处于被动的情况下,王霜在第58分钟抓住右路队友制造的机会,后点包抄到位,冷静插上射门,皮球打在美国队后卫身上折射入网。20岁的王霜凭借着这粒进球,打破了美国队11年主场104场比赛不败的纪录,而她应该也很清楚,上一次中国女足战胜美国队,是她11岁的时候。

  4个月后,还是王霜,在巴西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中国女足对阵朝鲜女足的比赛中,她在下半场替补出场,在队伍0-1落后朝鲜的情况下制造点球,她亲自主罚,一蹴而就,王霜制造点球的时间是,第93分钟,她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2016年3月2日,2016女足奥运预选赛,王霜补时点球扳平朝鲜女足

2016年3月2日,2016女足奥运预选赛,王霜补时点球扳平朝鲜女足

  被剪辑过的职业生涯就是如此充满戏剧性和观赏性,她听起来像个超级英雄,就像那个YouTuBe上的进球集锦,你能看到王霜准确地停球、观察,恰到好处地往前一趟、一抹,再一个马赛回旋,就留下了猝不及防的对手,接着,她又在对方后卫贴身防守的情况下,将球带到距门将不足1米的位置,急停之后,一记充满想象力的挑射,足球入网;然后,你又看到“王霜把球传给了0.6秒之后的王霜”;再接着,你看到她禁区外足弓拉满的世界波带出的完美弧线……

对话王霜:女性应该自力更生 还没考虑过婚姻大事

  那些瞬间,球场上的所有人都似乎是为了她的表现而准备,她们的位置,她们的表情。连王霜自己看了都说:“剪得太好了,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

  但她很清楚,她的职业生涯,与被剪辑的短片完全不同,现实生活没有任何一点素材可以被删除、被略过,她问自己,“难道我就只有这点东西?”

  身为职业女足运动员的艰辛、取舍和焦虑沉淀在了她23岁的身体里,成为了她的一部分。

对话王霜:女性应该自力更生 还没考虑过婚姻大事

  2

  职业运动员和普通人生活在不同时间轴里,同一个年龄于两者而言完全是不同的含义,虽不及地上一年天上一天那样夸张,但前者所生活的河流的确远比后者流速更湍急,于女运动员而言,这条时间轴更为苛刻。

  2018年8月3日下午,王霜在巴黎圣日耳曼女足递来的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她“感觉手都软了,字都不会写了。”这是她无比珍视的一次留洋机会,以至于降薪一半前往的前提在她看来完全无需犹豫。

  她的理由是“23岁了,我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23岁给王霜带来的紧迫感是可感知的。一年前她在微博上转发了她的师姐、前女足国家队队员毕妍一段讲自己退役的访谈,转发语很简单,三个大哭的表情和一句“不想退役”,在王霜充满正能量的微博信息流里,这个搭配突兀得刺眼。

  2014年冬天,重庆永川那个阴郁下午的回忆席卷而来,那天是中国女足前队长浦玮的退役仪式,当浦玮哽咽着发表退役感言,作为队员站在浦玮身后的王霜已红了双眼,是不舍,也是恐惧,“感同身受,想到终归有一天自己会这样,就挺焦虑的。”

  看到两位前辈接连退役后,王霜给自己的闹铃写上设置备注:“赶紧起床,珍惜每一堂训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