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戈壁屹立“绿色长城

戈壁屹立“绿色长城

时间:2018-10-13 14:2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本报记者/隋云雁刘东莱张海峰

置身于柯柯牙茫茫林海,人们很难想象,就在32年前,这里还是黄沙蔽日、一片荒芜。如今,一道“绿色长城”屹立戈壁荒原,昔日的“风沙策源地”变成“绿色聚宝盆”,生长着无限的希望。

从1986年,阿克苏地区种下第一片枝叶稀疏的树苗,到如今柯柯牙已然滔滔林海、滚滚绿浪,32载寒来暑往,阿克苏人一张蓝图绘到底,艰苦奋斗、久久为功持续开展荒漠化治理,硬是在生态恶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造林115.3万亩,创造了绿色奇迹,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从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到处处“水润桃杏万园红”,如此强烈的反差让人感慨万千。到底是什么样的惊天伟力,什么样的奋斗精神,才能成就这样的绿色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着一年干,一代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的确如此,32年的“绿色长征”,阿克苏人用波翻浪涌的林海,书写了柯柯牙精神。

一张蓝图绘到底

静止状态下,泾渭分明的黄色和绿色是一道风景,而一旦狂风来袭,黄色便肆虐侵袭整片绿色,这几乎是所有南疆绿洲千百年来的宿命。

“柯柯牙”维吾尔语意为“青色的悬崖”,地处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东北城郊,这片亘古戈壁荒原沟壑纵横、盐碱茫茫,是两县(市)的直接风沙源。在开展大规模绿化之前,这里黄沙迷漫、浮尘蔽日,白日入室开灯的天气一年中超过100天。

人们从清代起就试图绿化柯柯牙,但都因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水平等条件限制而失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1986年,阿克苏地委行署正式启动柯柯牙生态绿化建设工程

蓝图既已绘就,步伐便坚定不移。9月23日,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的颉富平回顾了当年攻坚克难的艰辛历程:

“建设防风林带,最关键的是绿化用水,我们从温宿县革命大渠引水到柯柯牙。”引水工程沿线地形起伏大、洪沟纵横、浮土没膝,施工难度极大。人们用推土机运材料、毛驴车拉水……啃下了修渠引水这块硬骨头。

“很多地方土壤板结、土质坚硬,十字镐砸下去就是一个小白点,挖掘机也束手无策。”驻军部队官兵积极参与平整土地,以爆破作业松土,干部、群众、学生自带干粮浩浩荡荡开赴柯柯牙工地一线……数百条洪沟填平了。

“土壤含碱量过高,树究竟能不能种活是个问号。”人们挖深沟,从渠底分三层依次接力往上运土,随后灌水压碱……土壤含盐碱量降到0.8%以下,树木成活率达到87%,超过国家工程造林标准。

“仅仅春季植树跟不上大规模植树造林的步伐,我们于1987年尝试秋季植树。”人们选择茁壮树苗,打掉树头减少摇摆,加强管理……第二年成活率高达90%以上,从此两季造林在全疆推广复制。

一张蓝图绘到底。从种下第一棵树起,历届地委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播种绿色希望,生态建设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留下“政贵有恒”的执政范本。

在柯柯牙纪念馆,从1985年至2017年的4张柯柯牙绿化工程遥感影像全景图,清晰显示着大地黄绿颜色的消长。如今戈壁荒原上屹立起一道“绿色长城”,从西北到东南环绕阿克苏市和温宿县城区,跃动着充满生命力的韵律。

历史大潮不断奔涌向前,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已经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阿克苏生态建设也因此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柯柯牙这个源头,到陆续实施的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治理以及空台里克荒漠绿化三个百万亩工程,再到退耕还林、“三北”五期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推进城市绿色发展,阿克苏地区完成了从单纯绿化到全面生态综合治理修复的跃升。

一代接着一代干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为子孙后代创造并留下这样的生态环境,是阿克苏人朴实的愿望,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期柯柯牙工程累计开展了54次大会战,近400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32年薪火相传,阿克苏人植出了“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

戈壁荒原上的挥锹者来来去去,绝大多数默默无名,然而艰苦付出的精神却像金子般沉淀下来。阿克苏市长吾拉木江·热依木说:“绿化柯柯牙,离不开解放军官兵、当地干部群众、内地来疆果农、援疆干部、央企和自治区企业职工以及流动人口的共同努力。柯柯牙工程、柯柯牙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全疆人民几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见证了民族团结,体现了‘五个认同’。”

1986年,吾拉木江16岁,从那时候开始,这位少年每年在固定时间,都和同学们步行两个小时去戈壁荒原植树。“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温宿县佳木镇的喀赞阿斯玛村,‘喀赞阿斯玛’维吾尔语的意思是‘不要支锅’,因为风沙随时来袭根本做不成饭。”

“当地居民祖祖辈辈都有在房前屋后种树的传统,可种了几辈子树,还是被风沙侵扰。”吾拉木江说,“父辈们当时谁也不敢想象家园真的会变成森林、变成致富果园。没有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梦想哪能成真!”

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人们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成果,也是继续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动力。

对于温宿县林业局局长邓浩来说,每代造林人有同样的使命和不同的职责。今年39岁的邓浩是“林二代”,9岁跟随父母从湖南来到柯柯牙工程建设地,父母是果农,而他大学毕业后自愿回到阿克苏,成为一名柯柯牙林管站技术员。

2006年,温宿县启动柯柯牙工程中的10万亩生态园建设,邓浩在戈壁荒原上一住3年,其中大半年住帐篷和地窝子。当年夏天,他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骑摩托车时摔倒,眼部缝了20多针后又继续投入工作。

2007年4月9日大女儿出生,邓浩去医院陪了妻女一晚上,就又回到果园忙碌,等下次再回家时,女儿已经满月了。“当时70%以上果树严重受冻,我们在应对罕见冻害天气,今天的累累硕果就是灾后重建、永不放弃的成果。”邓浩说。

灾害倒逼之下,林业部门把危机变机遇,研发推广了酸枣直播建园技术,以低成本、高成活的技术改变了南疆千百年来的种枣传统,还用3年时间将红枣的亩产从不到1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枣树就此成为温宿果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树种。

新时代林业人肩上的重任是推进林果业现代化。在国家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无数的“邓浩”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穿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如今的阿克苏,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市民自豪地向外地亲友展示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休闲之处。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多浪河景观带风景秀美,城市绿地小广场比比皆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美、果农富、民心聚。

这一切都是奋斗出来的。

1987年,柯柯牙一期工程出台鼓励政策,吸引农民承包果园,阿布来提·买买提尼亚孜带着全家9口人,从温宿县来到柯柯牙,最大的孩子8岁,最小的才2岁。如今他已78岁,孩子们接替父亲管理着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