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两性 > 做个称职奶爸 高质量陪伴学起来

做个称职奶爸 高质量陪伴学起来

时间:2018-10-12 21:2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在最近的《奇葩说第五季》第三期中,辩手们讨论了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低于12个小时,就被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

此题一出,引来热议不断。近年,从“丧偶式”育儿到“诈尸式”育儿,对爸爸们缺位育儿的吐槽可谓一波又一波,绵绵不绝,现在连爸爸该陪娃多长时间这样的话题都进入一个热门综艺节目,可见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缺位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

当然,爸爸们也有苦要诉,既要忙忙碌碌挣钱养家,又要花大量时间陪孩子,做不到哇!这不仅是爸爸的问题,同样要上班的妈妈也是一样,常常是有心陪娃却苦于时间不够,该怎么破?这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两难的题目。

在这期节目中,作为导师的经济学家薛兆丰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有效陪伴”跟近年来频频被提及的“高质量陪伴”是同样的意思。

一边带娃一边刷手机看抖音,这样不是有效陪伴,即使这样每周超过12小时陪娃,也算不上高质量陪伴。怎么办?要学习!是的,这一届父母不容易,连怎么陪孩子玩都要学习。别怕,这里有书可以帮到你。

生活在德法两国多年的夫妇尹亚楠和吴永和用三年时间亲身实践欧洲家庭蒙氏教育,在他们最新出版的新书《蒙台梭利家庭方案》中,从蒙氏教育的专业角度引导大家实践个性化家庭教育。他们首先通过跟踪观察,了解孩子独一无二的发展节奏和个性特质,继而设计出适合孩子个性化成长的家庭环境。他们认为法国妈妈可谓蒙氏妈妈的最佳代言,介绍了法国妈妈敏锐、理性的教养风格和独立、自信的个性气质。应用部分也借鉴了很多法式传统育儿方法,尤其是睡眠、进餐、艺术启蒙等方面的有效经验,并在法国妈妈的启发下,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更适应现代中国社会的育儿之路。

爸爸吴永和还从自身脑科学专业的角度实证解析了蒙氏教育的几大核心理念,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给大家分享了德国父亲的育儿启示,以及他所领悟的蒙氏爸爸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应扮演的角色,并通过几个育儿场景进一步探讨了夫妻二人应如何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提高育儿的效率和质量。


image001.jpg


《蒙台梭利家庭方案》

 尹亚楠 吴永和 著

 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8年9月


 1.像德国爸爸一样互动


 依照自己的专长分工

为了提高育儿效率,妻子给我分配了专项育儿任务,比如英语启蒙。妈妈最好是用母语跟孩子交流,因为母语是最重要的语言。如果爸爸有第二语种的优势,同时孩子有充足的母语环境,那么爸爸则是开启孩子外语启蒙的最佳人选。

由于平常下班之后就到了晚饭时间,并不适合与孩子太过兴奋地玩耍,所以我的任务主要是英语亲子共读。从孩子出生起,我就坚持每晚给她讲英语睡前故事。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怀疑,这个小不点儿到底能吸收多少,然而不到一岁,女儿就能听懂上百个英语单词以及我的简单英语指令了;一岁后,她就开始陆续蹦出了很多英语单词;两岁后就能听懂很复杂的绘本故事,也能跟我用英语简单交流了。

英语启蒙是妻子全权交予我的任务,我能看到自己的付出收获了显著的成效,就更有信心坚持下去。很多爸爸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做什么,或者不管做了什么都会被指责。如果妈妈们尝试跟爸爸分工,明确交代给爸爸一些专项育儿任务,并做到不插手,让爸爸独享一部分育儿的成就,那育儿效率和质量都会大大提高。

除了亲子阅读,爸爸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在家实践蒙氏育儿需要通过设计房间、改装现有的一些家具来满足孩子当前的发展需要。受身边德国爸爸的影响,我也尝试做了一些木工活儿,如今也算是一项爱好了。

得益于我的理工科背景,我还能随时随地给女儿进行科学启蒙。有一次,我们去了热带植物园,正好看到水中漂浮的椰子,我就顺势给她讲起经常读的一本书《会旅行的种子》她由此更具象地理解了什么是通过水来传播的种子。

大多数爸爸由于工作的缘故,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然而在有限的时间里, 只要坚持,在育儿最关键的前三年,定能有无限的影响力。


 全身心地和孩子做游戏

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如果爸爸妈妈不借助太多外力,而是二人协同作战的话,很快就能摸索出婴儿的生活规律,照料工作也会逐渐变得容易起来。很快,妈妈一个人就能轻松应对很多育儿工作,爸爸则能发挥出独有的优势,就是与孩子做游戏。

德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父亲在游戏中的敏感性可以预测孩子的安全依恋关系。父亲的这种敏感性表现为能接受孩子发起的游戏,能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自己的游戏方式,对孩子的情绪表达做出的反应等。

下班后太累,有时候我也会偷懒,不时拿起手机来瞄两眼,顺便“逗”孩子, 谁知孩子并不买账,隔几分钟就要去找妈妈。在分工时间内完不成任务,我们两个人都得不到休息,育儿效率也会大大降低。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地跟孩子做游戏,当孩子玩得尽兴、满足后,她便会安静地享受一会儿独处的平静时光,之后的好长时间都不会“黏人”和“无理取闹”

为什么母子游戏无法取代父子游戏?为什么孩子依恋妈妈,但是更喜欢和爸爸做游戏?

我们观察了很多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发现大部分妈妈会通过肢体接触,比如亲吻、抚摸和语言交流的方式来与孩子互动,而爸爸更多的是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妈妈也会和孩子做游戏,但是爸爸做游戏的方式与妈妈有很大不同。这些游戏可能在妈妈看来过于激烈、危险,或者过于辛苦。

女儿从 4 个月大时就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而我和妻子跟孩子玩躲猫猫游戏的方式和强度相当不同,很明显,女儿在和我做游戏时,活动量要大很多, 而且更加兴奋。

由于男性自身的成长经历,爸爸们更习惯于接受运动中的身体碰撞和小痛小伤,可能也更少有畏惧心理,这些态度对孩子都有深刻的影响,能让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更加勇敢,更能积极面对挫折和挑战。

妻子会非常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挑战,但是在我看来,也许是因为在体力和高度上无法更自信地给孩子提供保护,妈妈仍然常常低估孩子的潜力。母女俩经常去户外游乐场,而我仅能在周末陪女儿去一次,但是女儿每次的突破性进步都是和我在一起完成的!事实上,大部分男性比女性在户外更有优势,更能鼓励孩子进行有益的冒险,挖掘最大的体力潜能。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