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蘇州老年人手機上網狀況調查:資訊和社交類App最常用

蘇州老年人手機上網狀況調查:資訊和社交類App最常用

时间:2018-10-11 18:2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原標題:移動互聯大浪中掀起“銀發潮” 蘇州老年人手機上網狀況調查報告

  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裡,阿裡旗下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口碑數據顯示,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展現出了很強的消費力。數據顯示,蘇州的銀發族們餐飲消費較節前一周大增101%,遠超后輩。值得關注的是,老年消費人群在吃這件事上,“潮”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年輕人。數據顯示,像網紅奶茶店等,已不再只是年輕人消費的專屬陣地。黃金周期間,不少網紅奶茶店,消費規模增長最快的人群,既不是80后也不是90后,而是50歲以上人群,消費環比節前大增55%。同時,老年消費者也在學習和掌握能讓消費體驗變得更好的互聯網新功能。不少網紅奶茶店已經接入口碑App等平台的手機預點單功能。消費者提前點好單,預約時間即可到店取走,免受排隊之苦。這類新功能也受到了不少銀發族的歡迎。黃金周期間,老年消費者通過手機預點奶茶的訂單數環比節前一周增長近23%。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6萬,佔戶籍人口的26%。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准。因此,早在1982年,蘇州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早了18年。在數以百萬計的蘇州老人中,有多少老人能像通過手機預訂奶茶這樣享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生活便利?老人們在“互聯網+”社會中究竟處於怎樣的地位?當“互聯網+”的時代潮與社會老齡化的“銀發潮”迎頭相遇時,我們又該為老人們做些什麼?

  今年的重陽節即將來臨。9月底,蘇州日報、市老年大學聯手進行了一次“蘇州老年人移動互聯生活狀況”的調查,試圖為這些問題提供某種答案。

  數據分析

  資訊和社交類App最常用

  本次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在蘇州市老年大學的部分班級以及葑門橫街社區、裡河社區、鈕家巷社區、大觀名園社區、新天地家園北社區等進行,調查對象共300人。

  接受問卷調查的老人中,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比例超過了80%。而在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老人中,有近一半人網齡達到3年以上。近60%的受訪者表示對移動互聯網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賴,其中“重度依賴”的達到10%。

  “您覺得移動互聯網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嗎?”

  針對這一問題,45%的調查對象表示“改變很大”,36%表示“部分改變”,19%表示“基本沒有改變”。很多年輕人的手機裡,App圖標多達兩三屏,但本次調查顯示,老人們使用的App相對少了很多,70%左右的受訪者僅使用不到10個App,使用30個以上App的僅佔2%左右。在老人們常用的App中,社交類、新聞資訊類、圖片類、天氣類和地圖類位列使用率前五名,其中微信的使用率高達90%以上。

  老人們使用移動互聯網主要做些什麼?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排第一位的是“瀏覽資訊”,所佔比例高達66%左右﹔排第二位的是“溝通社交”,所佔比例為61%左右﹔排第三位的是“娛樂”,所佔比例為46%左右﹔網絡購物、支付日常生活開支(通訊費、水電費等)、獲取生活服務(打車、買票、預約挂號等)所佔比例分別為36%、32%、23%﹔排名最低的是使用網銀和投資理財,所佔比例分別為13%和12%。

  接受問卷調查的老人中,約50%從不使用移動支付,26%偶爾使用移動支付,日常消費大多數靠移動支付的僅佔10%。

  個案描述

  沒網就活不了的古稀“宅男”

  家住東港新村的72歲的朱老伯一度成為使用支付寶的“網紅”。

蘇州老年人手機上網狀況調查:資訊和社交類App最常用

  72歲的朱老伯在向記者展示他的網購記錄。

  蘇報集團旗下的《姑蘇晚報》曾刊發了一篇報道,反映很多老人因為不會移動支付而不得不去銀行排長隊繳納水電煤氣費用的尷尬局面,這篇報道引起了朱老伯的共鳴。他給晚報編輯部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渴望學習移動互聯網的強烈願望。此事引起了支付寶官方的關注,他們的客服團隊專門編寫了一本“給父母看的”支付寶常用功能操作指南,客服團隊通過報社把第一本操作指南送到朱老伯家,並手把手地教他使用支付寶。兩天后,朱老伯開始了第一次網購,用支付寶充了手機費、買了魚食,還在小店裡完成了一次移動支付。

  從此,朱老伯開始記錄自己的每一筆網購。從去年2月至今,朱老伯已經完成80多次網購,購買的商品包括血糖試紙、蟑螂捕捉器、花種、魚食、衣服、手表、雜糧……共計花了3000元左右。他的熱帶魚魚食以及魚缸配件全是在淘寶上買的,而學會使用支付寶之前,他隻能去花鳥市場,“不僅麻煩,而且比網上貴一倍左右”。

  受到網購成功的激勵,朱老伯開始嘗試更多的移動互聯網生活方式。看到小區裡安裝了生鮮配送櫃,他馬上掃碼下載了App,自己注冊、自己充值、自己下單,成功地在網上買到了菜﹔看到電視新聞上報道老人排隊買火車票,他下載了“12306”App,研究怎麼在線買票﹔家裡的水費、電費、煤氣費,全都實現手機在線支付……目前,他正在研究怎麼通過手機叫車和預約挂號。

  家住平江新城錦華社區的朱長熙,也是一名老年“重度網絡依賴症患者”。

  77歲的他“網齡”已有10年。他告訴記者,老伴住在護理院,子女在外地,而自己又行動不便,所以幾乎天天“宅”在家裡,“因此,我現在可以說到了‘沒有網就沒法生活’的地步。”朱長熙的日常購物,有90%以上是通過網上進行,每個月他要收到一二十個快遞﹔與親友交流,主要是通過微信﹔娛樂生活,則通過“酷狗”“酷我”來聽歌,通過“喜馬拉雅”“蜻蜓”聽評話,通過“優酷”“土豆”看影視劇﹔去醫院看病,先通過手機預約挂號﹔碰到不明白的問題,上“百度”搜索……朱長熙表示,移動互聯網不僅方便了自己的生活,還讓自己“基本能和時代保持同步”。

  應用場景

  “智能手機培訓班”最受青睞

  然而,並非所有老人都像這兩位朱老伯那樣能順利使用移動互聯網。在本次問卷調查中,超過80%的受訪老人表示,自己在使用移動互聯網的過程中遇到各種障礙。

  調查結果顯示,43%的受訪者受困於“智能手機的系統設置與維護問題”,34%的受訪者“不知道怎樣下載App”,30%的受訪者遇到了“App的注冊、登錄問題”。

  老人們在使用移動互聯網碰到問題時該向誰求助?

  按理來說,子女是他們最方便的求助對象,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隻有不到40%的老人在使用移動互聯網碰到問題時能獲取子女的支援,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老人學習能力下降,要一步一步地教,子女們嫌煩”。

蘇州老年人手機上網狀況調查:資訊和社交類App最常用

  蘇州市老年大學開設的智能手機培訓班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