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上海率先感知人工智能

上海率先感知人工智能

时间:2018-09-22 10:2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重量级嘉宾面对来自全球的与会者侃侃而谈。以往在国际会议中作为必备工具的同声传译,被可同时进行中英文互译的机器人同传屏取代。

  几乎在同时,一些有趣的场景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

  一辆43路公交车从南浦大桥下的起点站开出。安装在仪表盘上方的白色摄像头“监视”着驾驶员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抽烟、打电话等违规行为或者疲劳驾驶的情况,就会及时向后台监控人员发出警示。

  位于外滩附近的建设银行首家“无人银行”迎来了又一位客户。“刷脸”进门后,她在机器人的带领下来到自动柜员机前,通过语音指令完成了取款业务。

  长阳创谷创业园里,首辆商用级无人驾驶微循环电动车无人巴士“阿波龙”完成了测试运行。据悉,未来这辆没有方向盘、没有驾驶位,也没有油门和刹车踏板的车将承担起园区内部的客运任务。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举办地上海,从社区到街头,从金融机构到医院、学校,时时处处都能发现人工智能的身影。形形色色的应用场景,生动演绎着此次盛会的主题: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通过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融合,为新时代“赋能”。

  “AI技术赋能的领域需具备五大要素,即Big data(大数据)、Response(持续的反馈)、Algorithm(算法)、infrastructure(计算资源)和Needs(需求)。我们称之为‘BRAIN’理论。” 现身人工智能大会的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陈雨强说,这也是人工智能赋能之路从最初的互联网转向线下,并在部分行业率先“落地”的主要逻辑。

  源自于金融中心城市的特殊基因,金融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上海最为偏爱的行业。除了建行布局的首家“无人银行”,平安产险全国唯一的3.0智能旗舰店也选择在此落户。

  “金融行业有很多痛点,银行零售业务领域诈骗、套取资金现象频发,业务体系庞大繁杂给线下风险管理带来巨大压力,研发周期漫长、试错成本高企导致创新步伐缓慢。”在上海前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周元英看来,这恰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提供了空间。同样被诸多痛点所困扰的医疗行业,也被人工智能纳入视野。未来,一系列“AI+医疗”产品在健康领域更广泛应用。

  远不止于金融和医疗。可代替驾驶员行驶的智能网联汽车,能完成自动拣选的仓储机器人,“全天候”值班的智能旅游服务亭,通过远程监控实现“白领化”操作的无人工厂,用传感器代替眼睛、由“神经元”和“城市云脑”构成的社区管理系统……在上海,人工智能的“赋能之路”正在向交通、物流、教育、旅游、零售、工业制造、城市管理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延伸。

  来自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已达700亿元人民币,近300家相关企业、投融资机构及科研院所云集这座城市。上海这座拥有创新气质的城市将继续拥抱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率先感知“AI+”为新时代赋能的脚步声。(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