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气功 > 健身气功与心理卫生(二)

健身气功与心理卫生(二)

时间:2017-11-15 00:1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健身气功与心理卫生(二)

关注我们

健身气功与心理卫生

(二)

健身气功讲究“心身并练”,“形神兼备”、“内外如一”,把涵养道德、与人为善作为修炼养生的技术要素,认为德有多高,功就有多深。

要求练习者首先要净化心灵、排除杂念,具有超脱世俗纷争的意境,才能在练习中精神贯注、思想集中。

健身气功与心理卫生(二)

健身气功与心理卫生(二)

从形体运动中影响气质,修德悟道,达到端庄品格操行、增强体质的效果。

古人说:“修心养性”,就是包含着心理、道德和思想等内容,它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培育人们要有远大理想与乐观主义精神,要有宽广的胸怀,坦荡自在,恬淡愉悦,心旷神怡,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做人的问题。

健身气功与心理卫生(二)

只有品德高尚的人,心灵美的人,讲究职业道德的人,才能回首往事而无愧,实现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例如,在练习健身气功时要心胸开阔,心无杂念,宁静空寂,把握到这些要求,才是把握到健身气功的精髓。这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以德治国的具体体现。

孙思邈继承《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重视养生和心理卫生,他认为,要真正做到“治未病”,延年益寿,就必须调摄形体,注意不断运动,同时也要调摄精神,讲究心理卫生,他写道:“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不疲,及强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备急千金要方 道林养性》)。

隋代医家巢元方对导引养生之术有很高的造诣,在《养生导引》中,他强调意气并用,气随意行。导引时要做到“安心定神,调和气息,莫思余事,专意念气,徐徐漱醴泉……每引气,心念念送之。”运用导引,要注意选择时机,排除不稳定的情绪。

东晋的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的摄生养气和节制情欲的养生之法,也具有心理卫生意义。他认为首先要起居有常,活动筋骨,注意营养,调节劳逸,使生理与心理机能正常运行。他说:“是心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内篇·极言》)

相比其他体育运动,健身气功尤其注重道德的自我约束和心理修炼,心理上要至虚至静,凝神于中,反观于心,着眼于发展人的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内在生命力。

健身气功与心理卫生(二)

它使人在内心深处直觉到自己是自然和社会的一个有机细胞,潜心于理解和观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个关系。

这种返观内心、注重内在体验、强调发展人的内脏器官,即由“内壮”而达“外壮”的独特养生方式构成了健身气功的独特思维特点。健身气功正是通过愉悦身心的形体锻炼,调节情志波动的导引入静,吐浊吸清的呼吸吐纳,调心养神,达到保养身心、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

健身气功与心理卫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