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土楼法庭的“志愿队”

土楼法庭的“志愿队”

时间:2018-08-23 13:3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土楼法庭的“志愿队”

资料图

他们人人身着红马甲,穿梭于田螺坑、裕昌楼、太极水乡塔下村、云水谣景区,以实现服务旅游司法全覆盖为目标,努力化解旅游纠纷,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法治周末记者 吴毅文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戴益玲

在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漳州南靖土楼群中,活跃着一支由全国优秀法官带领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他们人人身着红马甲,穿梭于田螺坑、裕昌楼、太极水乡塔下村、云水谣景区,以实现服务旅游司法全覆盖为目标,努力化解旅游纠纷,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他们就是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的南靖县人民法院土楼人民法庭“土楼与法同行”志愿者服务队。

今年4月,“土楼与法同行”志愿者服务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授予2017年“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掌上平台”获八方游客点赞

“这样省事多了,让我免去了千里折腾。”陈某在视频上感谢说。

这句感谢的得来,还要归功于“土楼与法同行”志愿者服务队开发的QQ远程视频诉讼服务平台,它调解办结了一起原告在江西的涉旅纠纷案。

原来,江西游客陈某于今年春节期间自驾游南靖土楼,与身在南靖土楼的李某发生了买卖纠纷。由于案情并不复杂,法律关系简单,证据充分,如果原被告双方都愿意,核实双方身份后,可以在法官的主持下,通过QQ远程视频“e端口”进行调解。

“我同意这个调解方案。”陈某在视频上说。李某也表示同意。于是,法官助理肖春妮向陈某详细介绍了QQ远程视频“e端口”的功能,并把操作步骤用二维码发给陈某。经过20分钟的三方同步录音录像调解后,陈某的QQ里收到了盖有南靖县人民法院印章的调解书。

过去,志愿者们在景区劝导游客、调处纠纷的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棘手”的事情——外地游客在纠纷发生后,因返程导致诉讼不便。为了让旅游不再“囧途”,土楼法庭“土楼与法同行”志愿者服务队借助互联网,建立了远程视频诉讼服务平台,外地游客足不出户在家通过视频就可办理立案、调解、开庭等手续。

如今,在每座南靖土楼的显要处,游客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张贴于每座土楼入门处、验票处的“直通法庭二维码”,就能获得片区法官以及法庭特邀楼长调解员的联系电话。当地楼长或片区法官将第一时间为游客提供相应的帮助或处理纠纷。

许多人不曾想到,一张小小的二维码背后,竟是一个集涉旅游纠纷各类诉状、联系法庭、片区法官、楼长调解员、立案、视频调解等服务于一身的“掌上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土楼与法同行”志愿者服务队开通的QQ远程视频“一站式掌上平台”,已调解结案206件,送达法律文书258人次。

土楼法庭坚持“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的理念,推行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为当事人提供了高效、优质的诉讼服务,赢得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的点赞,得到《人民日报》等全国、省市媒体的广泛宣传,并成为漳州法院司法为民20条措施之一。

突击队承担急难险要化解任务

“土楼与法同行”志愿者服务队还成立了化解景区纠纷突击队,承担急、难、险、要的化解任务。

一游客未购票自行进入景区村同学家游玩。其间,酒后游泳溺亡引发赔偿纠纷,土楼管委会请求志愿者服务队介入调解。

面对死者70多位亲人一波又一波的哭闹、一次又一次扔矿泉水瓶的无理发泄,志愿者突击队法官忍着疲劳和饥饿,沉着应对。

最终,经过12个小时的法律释明、情绪疏导,终于促成签署人道救助协议,有效维护了5A级景区的安定。

“土楼与法同行”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0年3月1日。近年来,有20多名特邀楼长调解员、景区村调解员、村干部等也融入了志愿者队伍,划归3个服务片区,分由3名法官志愿者带队,穿梭于景区各个角落,劝导游客、发放维权宣传单,服务国内外游客。

与此同时,南靖县法院还出台了《司法服务全域旅游十条措施》,与旅游、市场监管、交警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此举获得了南靖县委书记批示肯定。

如今,景区法官工作室、“假日巡回法庭”、二维码直通法庭等司法服务已全覆盖5A级南靖景区,基本实现土楼与法治同成长、同进步的建队宗旨。

民情账本:法中有情温暖贴心

“(土楼法庭)不仅及时化解纠纷,还筹款救济困难群众,值得点赞!”景区村南靖县书洋镇下田治村党支部书记简茂忠说。

2016年1月19日,下田治村村民简某德受同村肖某的雇请,在拆除当地一墙体时,墙体突然倒塌,简某德被压当场身亡。简某德的亲属于2016年2月16日将肖某起诉至南靖县法院土楼法庭。

在区分过错责任后,承办法官先后10多次与肖某及其亲属沟通,最终促使肖某和墙体管理方一次性赔付19万元。在案件调解过程中,法官得知原告方家庭失去主劳动力,生活比较困难,于是就通过多方筹集,给予简某家庭救济4万元。

“庭长,这次慰问张阿姨的物资款,就由我和李志鹏来承担吧。”“90后”志愿者郑国宝对南靖县法院土楼法庭庭长黄志雄说。一旁的李志鹏也说:“这一‘民情任务’由我们两个年轻人来认领吧。”

原来,今年3月7日下乡去送达一份应诉材料时,被告张某的叔叔告诉黄志雄和郑国宝,张某已外出躲债多年,留下患脑血栓的母亲卧病在床。黄志雄嘱咐郑国宝把这一情况记入“民情日记”。3月30日,案件审结后,志愿者们筹集资金,给予张某的母亲“法外帮助”,于是就发生了开头“90后”志愿者“认领民情任务”那一幕。

据悉,像资助张阿姨这样的事例,这些年在“土楼与法同行”志愿者服务队中频频出现,记者在采访中就不断听到这样的故事:

2016年1月的一天下午,法庭志愿服务队的电话响了,是一个老人打来的:“我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却无人养我,我要打官司……”声音很低沉、很无助。

“我们马上派人上门为您办理立案手续。”诉前调解志愿者放下电话,立即长途驱车几十公里,于傍晚时分来到刘老汉所在景区周边山村为其办理立案手续。

“大爷、大妈,我们把最后这部分赔偿款给你们送来了。”庭长黄志雄和志愿者蓝智清驱车30多公里后,又徒步走了几公里山路,终于将这笔迟到的赔偿款送到残疾当事人赖大爷的手里。

一笔笔救济、一次次上门、一声声问候……“民情日记”不断变成“民情账本”,记录着服务对象、联系方式、片区负责人、认领志愿者、服务方式和次数等;账账为民、本本为公的“民情任务”也不断被“土楼与法同行”志愿者服务队认领、销号,他们用爱心让法律有了温度。

土楼法庭的“志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