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健身 > 西海岸新区:长效脱贫 强村富民

西海岸新区:长效脱贫 强村富民

时间:2018-08-20 11:1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西海岸新区:长效脱贫 强村富民

西海岸新区:长效脱贫 强村富民

党建强基引领、资产收益带动、社会保障兜底……在脱贫攻坚领域,西海岸新区一系列创新性扶贫政策的落实落地,显示了“先行先试 善做善成”的西海岸新区精神。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创新特色扶贫模式,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立体化大扶贫格局初步构建,城乡统筹稳定长效脱贫机制稳步建立。
凝聚三支力量集中攻坚
    村庄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西海岸新区聚力把村级基层组织建成精准扶贫的“战斗堡垒”、把村干部培养成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把扶贫干部打造成脱贫攻坚的“决胜力量”。
    “这三支力量从融合到发挥合力,谋划布局,凝心聚力,让老百姓心热起来、劲鼓起来,依靠惠民政策和富民产业脱贫增收。”西海岸新区扶贫办主任王鹏说。
    时下,走进曾经的经济薄弱村铁山街道新河村,村后的小广场上孩童荡着秋千,老人在健身器材上活动,小新河河道干净笔直,在村旁静静流淌……“过去的小新河可没有这么干净整洁的河堤,河道也是弯弯曲曲拐进村子里。”走在广场旁宽阔的水泥路上,新河村党支部书记刘运波告诉记者:“河的改变都是为了它。原先这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再加上旁边紧挨着深沟,出行不便,还有安全隐患。”在刘运波眼中,村里的道路整治最是迫在眉睫,但这个前几任村党支部书记都想干的工程着实不容易。“我们争取了扶持资金,砍了800棵老杨树,征用了4亩多菜园,改河道填深沟,才建起广场修成了路。”
    这些年,新河村两委办公室的窗户全是破的,严寒天大家冻得跺着脚办公。但面对如此恶劣的办公环境,在讨论刚申请到的20万元扶贫资金时,村两委却集体决定,将资金用在 “刀刃”上——村里的废弃学校变成了厂房,通过招商引资青岛明阳包装有限公司以每年2.7万元租金从区内迁到该村,村里有劳动能力的4个贫困户都在厂里打工,保底月收入2000元。随后,村庄又接到了好消息:新区每年拿出1.2亿元,采取“三补一奖”的方式,统筹保障村级办公经费和农村干部待遇。解决了后顾之忧,新河村两委班子放开手脚,先后又拿出了购买优质资产、引进光伏项目、土地发包流转等一项项硬招实招,新河村也从脱贫摘帽走向强村富民
    今年,新区又创新实施了“乡村振兴工作队”联镇帮村工作,选派由102名队员组成的12支工作队,深入12个西部镇街(管区)和66个村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派驻帮扶,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如今,铁山街道工作队联合帮扶企业为新河村制定了“建设一个百亩苗圃,解决百人绿化环卫就业,援建三批基础设施”的帮扶方案,助力新河村“再升级”。
产业扶贫稳定脱贫长效
    乡村振兴,脱贫致富,产业是关键。立足“产业兴旺”,西海岸新区探索打造了镇村户联动、一二三产业并举的精准扶贫“青岛样板”,为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提供了经验。
    大场镇南辛庄村是原省定贫困村,草莓种植在该村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销售不畅、生产零散等因素制约,前几年草莓增产不增收。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场镇通过土地流转,将南辛庄以前“插花式”零散分布的草莓大棚集中做成草莓产业园,如今已建成草莓大棚108个,年产约25万公斤。从一产走向三产,社员开始通过朋友圈、微店销售采摘门票,吸引游客进棚采摘草莓,草莓公社旅游红红火火。
    村党支部书记徐勇告诉记者,一亩地如果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纯收入不会超过一千元钱,发展草莓大棚,能收入三万多元。搞旅游采摘以后,草莓销售价格增长约20%,还能节省采摘的劳动力,可以多管理一个棚,收益成双倍。去年,南辛庄村集体收入42万元,仅大棚出租、草莓采摘的门票收入就达19.9万元。
    线下红火,线上也有了渠道——新落地的“金凤凰”送来了打开线上销售的钥匙。“金凤凰”是大功能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帮扶大场镇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凤凰电子商务街。借助凤凰电商街平台资源,南辛庄草莓销往北京、上海、重庆等众多城市及青岛主城区,旺季日均销售在1000公斤以上,日均销售额达3到4万元。通过电商这个媒介,大场镇建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了一产、三产连接,触角延伸到二产——企业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苹果、草莓等农产品,到自己所属的加工厂做成果干,提升产品附加值。“以一产、三产带动二产,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让增收的高峰连绵变成高原,打造农业科技发展新地标。”大场镇副镇长赵希旭说。
    此外,西海岸新区因地制宜通过参股扶持、土地流转、产业帮扶等模式,打造了五大特色扶贫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家门口脱贫致富,扭住贫困群体的内动力、新活力。通过实施“重点企业结对帮扶村庄”行动,推动5家市属企业、14家区属国企、13家重点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2个村庄,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目前,帮扶企业已达成土地流转意向4000余亩,15家企业实施产业项目,6家企业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其他企业也分别采取乡村旅游、用工招聘等帮扶措施,推动了精准扶贫走向强村富民。
    创新扶贫模式兜起 “老幼病残弱”
    在扶贫对象结构中,“老、幼、病、残、弱”是扶贫工作的“大头”,也是难点。据介绍,西海岸新区八成以上的贫困户都属于这种状况,无劳动能力与技能,自身缺乏发展能力。
    为此,西海岸新区创新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通过资金、资本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造血”功能。
    “我们充分发挥扶贫资金规模化运作效应,搭建扶贫富民平台,出台《扶贫专项资金购买商业资产的实施意见》,整合65个贫困薄弱村三年扶贫资金1亿余元,购买国企优质商业资产,以国企西海岸富民公司为主体进行售后承租及经营,兜底保障8%收益率。”王鹏介绍,到2018年底,仅此一项将为省定贫困村增收14.4万元、为市定薄弱村增收12万元。截至目前,已先后为65个贫困薄弱村拨付收益资金1076万元,一举解决了贫困薄弱村无资源发展产业、找不到高收益项目等问题,收益优先保障失能弱能贫困群众和发展村庄公共事业。省定贫困村宝山镇张八朱村用赚到的第一笔租金收益11.2万元,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及村内生产路修整,解决了村内蓝莓、蜜桃等农产品运输困难问题。
    此外,为破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西海岸新区率先出台了关于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办法,为贫困户全额投缴医疗保险,设立2000万元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医疗救助基金,贫困人口住院或门诊大病经过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大病医疗救助、民政救助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再按照90%—95%比例进行救助,贫困户自费部分不到1%,极大减轻了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免除贫困学生学前保教费及普高、中职学杂费,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分阶段发放扶贫生活补助资金。率先探索建立商业保险补充制度,为全区贫困人口购买公众意外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有效化解了贫困群众因病、因灾返贫问题,保险扶贫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