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撕开网络欺诈5张“假面具”

撕开网络欺诈5张“假面具”

时间:2018-08-15 23:47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您涉嫌洗黑钱犯罪,请尽快与派出所联系。”不久前,武汉的张女士和朋友逛街时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局民警,并告知张女士近期破获了一起洗黑钱案件,警方在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家里搜出了她的一张银行卡。

在“办案民警”问询下,张女士提供了自己的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信息,并按照对方要求登录网站。“打开后发现是检察院的网站,完全没想到这是一个陷阱。”在对方提示下,张女士在通缉系统里发现自己已被“通缉”。惊慌之余,她迅速按“办案民警”要求,在该网站上将银行卡号、网银密码等信息登记。“对方还让我关机,不要与外界联系,注意保密。”

几个小时后,张女士再次打开手机时却发现多条银行发来的提示短信,银行卡内90多万存款已被转走。她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被骗了。

近年来,冒充公检法机关实施诈骗的案件屡有发生,虚假政府网站更是成为诈骗分子的施骗工具,不少群众不慎中招。民警提醒,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处理涉嫌犯罪等事务的调查处理,也不会与其他部门相互转接电话。

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丁茂战:

信息科技属于新兴产业和领域,技术标准相对较高,一些不法之徒借机以行政部门和公检法机关的名义行骗,不少用户往往被仿冒网站蒙骗,难辨真伪而受骗上当。

这类骗局不仅令群众财产安全遭受损失,也严重侵蚀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必须及时严厉打击。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要加强防范意识,提高技术水准,完善技术保障,及时弥补网站技术漏洞;其次,监管部门应上下联动,形成对政府网站开办、整合和备案流程的管理和规范合力;最后,还要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加大对仿冒政府网站的打击力度,严惩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关系国家安全领域以及产生严重后果的仿冒网站。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