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图库 > 运动健身 > 老人健身新闻频频刷屏 专家提醒“励志”式锻炼并不适合所有人

老人健身新闻频频刷屏 专家提醒“励志”式锻炼并不适合所有人

时间:2018-07-28 10:4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2017年8月14日讯,“94岁老太跑马拉松”,“65岁老人狂做引体向上”,“72岁老人挑战耐力赛”……近年来,各种“老当益壮”的新闻频频刷屏,成为大众的励志榜样。但对于绝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榜样却不能轻易模仿。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健康,一旦运动量超出身体承受,轻则造成运动损伤,重则引发心脏骤停、心肌梗塞等严重后果。许多老人因为错误的观念,不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还造成了身体损伤。锻炼是必要的,科学的锻炼更重要。

老人健身新闻频频刷屏 专家提醒“励志”式锻炼并不适合所有人

大妈“暴走”磨光膝盖软骨

位于东直门东环广场地下一层的慈爱嘉东环健康体能训练中心,是一间特殊的健身房。说它特殊,是因为来这里锻炼的主要是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慈爱嘉作为一家提供专业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为何会开办一个“健身房”呢?

中心负责人余传寿介绍,他们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老年人身体退化速度非常快,被动的护理和家庭照护是难以解决老人生活质量下降问题的。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根本原因是和身体素质有关。最好的办法,是老人通过自己提升自理能力、提升自己的身体机能,来“主动养老”。而提高“主动养老”的能力,就要通过运动来实现。

其实,许多老年人并不是不运动,为了追求健康,他们往往会盲目追求大运动量,结果是“过犹不及”。尤其近年来,在微信运动的步数排行榜上,占据榜首的常常是一些老年人。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老人迷信“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每天动辄就走上一两万步。余传寿说,每天走两万步对年轻人来说都不是太容易,对老年人来说难度就更大了。而且,有的路面坑洼不平,老年人走在上面还会增加运动风险。

慈爱嘉东直门项目负责人邓鑫介绍,“饭后百步走”也需要因人而异,否则不但起不到锻炼的效果,还会造成运动损伤。曾有一个60多岁的大妈迷上了“暴走”,一开始是跟着别人在公园绕圈,后来不断给自己加量,导致腿部出现了疼痛的症状。出现腿疼之后,大妈以为锻炼有了效果,于是咬牙坚持。等到几个月后去医院体检的时候,却发现膝关节软骨居然磨没了。“一般来说,动肯定比不动强。但如果老人骨质疏松非常严重,就不建议这样走。”

邓鑫说,现在健身房里也有不少老人。老人在锻炼时不仅乐衷于大重量的项目,而且来健身房的频次比较多。“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锻炼并不在于量,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练到位。”他说,健身房里的设备,每个人来了都能比划两下,问题都不大。但是怎么样练,达到什么样的锻炼目的,这就需要专业人士来指导了。对于老人来说,锻炼应该循序渐进,最好找一个相对专业的人陪着,来减少受伤。

科学锻炼能提高生活质量

余传寿说,普通人进行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维持体形,使自己身心愉悦。但对于缺乏运动,没有运动条件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最大的问题是身体功能的障碍,他们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康复,提高身体素质。“这部分人和普通人运动健身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他介绍,老年人在患病之后,身体的平衡能力、耐力、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都会下降,这就导致他们运动能力会受到影响。慈爱嘉的工作人员到老人家里做康复训练时,发现老人如果运动少的话,做再多的康复训练都无济于事。所以,老年人必须主动地去运动。

为了个性化地面对老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延续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慈爱嘉的训练中心应运而生。“这个中心不是为了老人来了变得更瘦更美,而是为了让老人健康地生活。”余传寿介绍,老年人的主动运动要有科学依据,要带着康复的目的去锻炼。他们制订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流程,对老人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运动康复计划,并由康复师进行训练指导,同时还有专人会对运动效果进行督导。他介绍,慈爱嘉的康复师具备康复治疗的能力,也具备指导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和运动的能力。

“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非常差,和正常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余传寿说,老年人因为摔倒导致骨折的案例特别多,这不一定是路面或者鞋子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老人腿部肌肉力量不足所致。训练中心开设的一系列课程,主要目标就是提升老年人的体能,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耐力、乃至心肺能力。记者看到,训练中心的正中悬挂着十几条TRX训练绳,老年人可以利用训练绳进行全身的锻炼。“许多老年人刚开始做时胳膊抬不起来,练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可以做到伸展位,进步是很明显的。”

体能提高了,带来的则是生活质量的改观。“比如有的老人以前站不稳,经过训练后能站稳了,上公交车心里更有底了。有的老人爬楼总感觉累得慌,经过体能训练之后也能得到改善。”

登山其实不适合老年人

对于大部分老人而言,“遛弯”是最常见的运动方式。但是,遛弯并不一定能够起到健身锻炼的效果。

邓鑫介绍,对有遛弯习惯的老人来说,每天都是遛同样的距离,肌肉已经适应了,除非有量的变化,肌肉才会有变化。比如原来走一公里十分钟,现在走一公里五分钟,这样肌肉才可能会有变化。对于这些老人来说,遛弯的时间、距离基本都是固定的,所以肌肉是不会有变化的,原来的问题就不会得到多大改善。

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康复中心的治疗师姜韬介绍,对于老年人来说,登山也是不建议的。他说,登山对下身的压力较大,尤其下山时会更费力,如果非要去登山,建议使用登山杖,减轻腿部的承受能力。不过,一般还是不建议老年人登山。

姜韬说,老年人在锻炼中比较常见的风险就是软组织的损伤,以及肌肉的拉伤、扭伤。由于老年人骨质比较疏松,骨折的风险也相对大一些,在进行太剧烈的运动时容易造成关节脱位。另外,太过剧烈的运动还会造成心肺超负荷运转,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危险性很大。

如果老人出现运动损伤,首先要做到防止二次伤害,紧急处理应遵循PRICE原则,即: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紧急处理后如未得到缓解,就要及时寻求专业康复机构的帮助。

老年人受伤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身体肌肉的萎缩,抵抗力的下降,呼吸功能的下降,甚至会引起肺炎。姜韬特别强调,肺炎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不要轻易模仿“励志老人”

姜韬介绍,现在不少老人六七十岁仍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这当然是好事。但是老人一定要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身体好并不等于身体和年轻人一样能承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因而不建议老年人做剧烈运动。像“94岁老太跑马拉松”一类的新闻,并不具备模仿的可行性。即使是有长期专业运动基础的老人,做此类运动前也需经过专业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