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医养生 > 穴位养生 > 常用保健十二穴(图)

常用保健十二穴(图)

时间:2018-07-28 10:3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保健穴位一

保健穴位一


  肚腹三里留

  “肚腹三里留”是说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的作用,善治各种胃肠病症,并有很好的预防及减轻发作的作用。同时对循环、免疫等系统有良好的双相性影响,可用于防治中风、提高抗病能力、改善疲劳状态,是全身的强壮、保健穴之一。由于穴位在小腿,还可用于下肢痿痹、痠软,膝痛等症。

  【取穴方法】垂膝正坐,或仰卧伸足。在小腿前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取穴时,可让患者将手掌横放于膝下,食指置于外膝眼的边缘,同身4横指(食、中、无名、小指)的小指边缘即为3寸,再外开(与胫骨垂直)1横指即是。

  【保健应用】古人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之说。足三里穴最宜用灸法,古来就称灸足三里为“长寿灸”。常灸足三里能防治胃肠、心脑血管病,解除疲劳,预防衰老,益寿延年。或每天用刮痧的补法刮拭本穴,以局部发红为度,也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对于胃脘痛、腹胀、便秘,以及下肢痿痹等,还可以采用按、揉、叩击足三里的方法。

  保健穴位二

  腰背委中求

  “腰背委中求”是说委中穴具有疏调膀胱经,善治腰背疼痛等病症的功效。同时,由于委中穴位于膝后的腘窝中,可用于下肢痿痹等病症。

  【取穴方法】俯卧伸足、膝关节微屈,或正坐垂膝。在腘窝横纹的中央。

  【保健应用】委中穴是从腰背下行的足太阳膀胱经两条支脉的会合之处,对因风寒、扭挫等出现的脊柱两侧疼痛为重的腰背实痛效果较好。疼痛重者,可由他人用揉、按法,也可用刮痧法(润滑油以药酒或红花油为佳)治疗。日常保健,可自己取坐位揉按委中穴,对下肢酸麻、腿脚无力等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委中穴处血管丰富,也是急性吐泻、发热等急症的刮痧常用部位。

  保健穴位三

  心胸寻内关

  “心胸寻内关”是说内关穴具有益心气、宽胸膈的功效,凡心胸诸症(如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用此穴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中医认为,心与神(脑)相应,内关穴还可改善或缓解癫、狂、痫及部分神志病症的症状与发作频率。还可以用于“心口”部的不适,如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等。

  【取穴方法】仰掌(掌心向上),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取穴时可握拳,微屈腕显现两肌腱,患者另手的无名指置于掌侧腕横纹,以同身的3横指(食、中、无名指)的食指边缘即是。

  【保健应用】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络心系”,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调整作用。如可以双相性调整血压、心率,即使高血压降低、低血压升高,心率慢者加快、快者减慢;改善冠心病患者胸闷、心痛、心律失常及更年期综合征的心悸、气短等症状。对此类病症和癫狂痫等病症的静止期,可以每天用轻柔的手法按揉内关3至5次,每次5至10分钟。同时,对因胃气上逆所引起恶心、呕吐、胃脘痛等也可以稍重的手法按压内关穴至症状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内关穴下为正中神经,揉按或按压手法不宜过重,如出现局部剧烈的痛麻感,应停止手法操作,避免造成神经损伤。

  保健穴位四

  面口合谷收

  “面口合谷收”是说合谷穴具有疏调面部经气,善治头面、五官部(如头、面、耳、目、口、齿、喉、鼻)病症功效。古代即有“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之说。同时,合谷具有既可发汗解表、祛风止痛,又可固表止汗的双相性作用,并可以缓解上肢、颈部、上腹部等部位的疼痛。

  【取穴方法】在手背虎口处。第1、2掌骨间,约当第2掌骨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尽出即是。

  【保健应用】根据经络的走行,头面部是阳明经的分布之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对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鼻衄、耳聋,面瘫、面肿等头面五官诸症均有治疗作用,并可用于外感头痛、恶寒发热、无汗或多汗等症。可以采用按压法,按压时宜偏向第2掌骨侧,以局部出现酸麻重感即可。每天按压3至5次,每次5至7分钟。也可用艾条灸,每天1至2次。古代文献中对合谷穴多有“孕妇禁刺”的记载。

  保健穴位五

  热病觅大椎

  “热病觅大椎”是说大椎穴具有清热解表、温经通络的作用,是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的要穴。由于穴在肩项部,可用于防治颈项和脊柱病症。同时,还是防治呼吸、神经、血液系统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身保健的主要穴位之一。

  【取穴方法】项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间。取穴时,正坐,略低头,约与肩平的脊柱正中高骨(可随颈部活动而活动,其下之胸椎骨固定不动)下即是。

  【保健应用】大椎位于背部正中,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总督一身之阳”又称为“阳脉之海”。对外感、内伤等各种发热均有良效。对外感发热,可采用拔罐或刮痧法;对内伤等虚劳发热、骨蒸盗汗,可以采用艾条灸。防治颈椎病和脊柱病症的颈项强痛不能回顾、脊背拘急等,可以采用揉按、拔罐等方法。

  由于大椎穴为诸阳之会,除可治疗感冒、热症外,如经常温灸还是防治感冒、减少发病或减轻症状的良穴。在感冒流行季节,如有项背部发冷、似有感冒征兆时,可在大椎穴及其邻近部位用艾条灸15至20分钟,至肩背部有暖感;或在大椎及其邻近部位拔火罐,拔罐时,宜先闪罐至局部潮红再留罐。一般多可以“避”过感冒,即便未能避过,症状也较轻。

  保健穴位六

  迎香知香臭

  从“迎香知香臭”一句就可以看出,迎香穴具有通鼻开窍,善治鼻疾的功效。迎香位于面部的鼻旁,除可以治疗鼻塞、鼻衄、鼻渊等鼻部的疾病外,还能治疗口眼歪斜、面肿、面痒等面部病症。同时,经常揉按迎香,对减少呼吸道疾患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取穴方法】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取穴时,可在与鼻外缘中点平齐的鼻唇沟中取之。

  【保健应用】古籍中有“不闻香臭从何治,须向迎香穴内攻”的记载。按揉迎香或艾条灸可防治各种鼻疾,并可改善面痒、面肿及口歪等。采用按揉法,可每天2至3次,每次每穴3至5分钟,艾条灸可每天1次。中医认为“肺气通于鼻”。如能每天坚持按揉迎香穴,对加强鼻与邻近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器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御病邪的抗病能力,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病情与发作,减少呼吸道疾患有积极的作用。

  迎香穴位居面部,施灸时不可用直接灸,艾条灸也应坐位灸治,避免烫伤形成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