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冬春交接谨记三大养生秘笈,南通网

冬春交接谨记三大养生秘笈,南通网

时间:2018-03-04 16:1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养生要讲“天时、地利、人和”,中医专家指出,在寒极而迎春的冬春交接时节,养生保健最关键是“以防风御寒为主,配合通阳调肝以助阳气初升”,可谨记三大养生要诀。

  居 宜防风且早晚少出门

  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这是因为大寒时节里,冷空气相对频繁,昼夜温差大,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尤其老年人需提高警惕,要时刻注意防寒保暖。

  年老者、体弱者,在清晨、夜晚这两个气温较低的时段应尽量减少出门,避免风寒猝然来袭。若室内外温差较大,外出前可喝些热饮如热牛奶、热水等暖身,并应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注意保护头面部、颈项部、手足部等裸露在外的部位。年长者还可戴上腰围、护膝等,以防风寒侵袭腰膝导致“老寒腿”发作。

  食 宜增姜葱辛物通阳气

  冬末迎春阶段,仍要记得寒冷还是主要的,而且天气时冷时暖,一旦人体调节能力差了,难以适应,容易多发风寒感冒、感寒生病。因此,要利用药食同源原理,最宜以味辛性温之物,起通阳祛寒、暖中除湿之功,日常膳食巧妙搭配“辛”物,既可顾护人身正气、驱邪防病,又能顺应阳气初升,让人体气机与大自然的阳气协调平衡,为适应即将来临的春天打下基础。

  比如,用生姜,入肺、胃、脾诸经,有辛温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对风寒束表兼有胃肠不适症状的感冒效果尤佳。又如,用葱,其外实中空,入肺,又叫“肺之菜”,味辛而性微温,有宣通上下之阳气、辛温开窍、疏通三焦、发汗解肌的作用,若取其通阳散寒之功,葱白比葱绿部分更胜一筹。再如,大蒜、香菜、苏叶、花椒等,都是味辛性温的药食两用之品,对预防或改善风寒感冒症状均有一定的作用。

  养 可泡温泉温阳祛寒

  冬末初春,最适合泡温泉,是人们在暖洋洋的羊肉汤、香喷喷的腊味饭、热腾腾的火锅外,很好的温暖慰藉。

  “泡汤取暖”除了有助于机体温阳祛寒以外,还能通调血脉、缓解血管痉挛、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对气血不通引起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温泉水中富含天然的矿物质成分,对肌肤特别是皮肤病有一定的保养治疗作用。工作压力大的朋友,泡温泉还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达到舒畅身心、改善睡眠的效果。

  泡温泉务必注意以下问题:

  泡温泉易出汗,浸泡前和浸泡后均应适当喝点温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机体水分;

  若是饭后泡温泉,则建议饭后一个小时左右再泡,以免影响消化;

  温泉水的温度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宜,高温、低温都可以选择,建议先从低温到高温逐渐浸泡,时间每次10分钟~20分钟为宜。一般以34℃~36℃为微温浴,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39℃~42℃为高温浴,浸泡时间应尽量缩短,否则泉水温度过高易使机体汗出过多而耗损身体,同时内热过盛又会影响睡眠。

  泡温泉时若出现身体不适,如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症状,应立即上水,停止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