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保健 > 养生产品 > 推拿养生O2O硝烟初起“互联网思维”“产品思维”何子先行

推拿养生O2O硝烟初起“互联网思维”“产品思维”何子先行

时间:2018-01-10 00:3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O2O,这个词,并不陌生。过去的2014年,从年初的势头渐起,年中的各路烧钱,到年末,已然进行一轮洗牌,很多公司甚至连声音还没发出就已经消失,但也有不少公司在其领域已有一席之地,当然,他们背后,也有了BAT大佬以及投资大鳄的影子。

  2015新年伊始,O2O领域又会出现哪位新秀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健康养生领域正在发生的“大事件“。

  健康服务业,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江湖骗子、拉着不让你走的导购、用不完的代金卡、预约排队等上一个月……面对这些现象,具有互联网基因往往会有“商业诚信背书”的作用。“在风口,猪都会飞起来”的今天,健康服务业领域,也开始涉足O2O的推拿创业。点妙手、点到、功夫熊、理大师,他们都通过微信服务号二次开发建站作为初始阵地。身为较资深的互联网人,对于上述4家公司的“阵地”,仅以片面之词聊聊自己的观点。

  1、互联网创业,得拿出互联网范儿。

  何谓互联网范儿,不是有个App和微信公众账号就叫互联网范儿。它牵涉到太多层面了,总结一句就是“简单美观的设计、极致的用户体验、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和服务”。上述几家,都是基于微信服务号开发的服务平台,同时在其中融入在线下单支付体系。整体看来,“点妙手”“点到”从产品风格设计到宣传文案上都不太洋气。仅从产品角度,“功夫熊”虽晚于“点妙手”,但在产品体验、UI设计等方面都略胜一筹。

  2、企业用户 vs 个人用户

  “点妙手”主打企业服务,且从用户第一印象看,以做企业服务为主,类似于技师劳务派遣的模式。其他几家公司,如“理大师”、“功夫熊”也有企业服务,但弱化了该信息。上门推拿,其实就是一个预约上门的流程,门除了“家门”,也包括“企业大门”及各种适合上门的场所。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应该在哪里。更何况个人用户与企业用户本没有很严格的界限,二者之间互相促进与转化应该是很常见的现象。最终的胜者,应该是在个人和企业端都持续发力,并走得最快的那家。这一点,“功夫熊”走得最早,而“理大师”后起直追,势头也不容小觑。

  3、70、80后 VS 80、90后

  “功夫熊”和“理大师”是两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团队建设上有明显差异。

  理大师的团队核心是技师,团队创始人出身名医世家,所以在技师挑选上非常严苛,更注重手法上的正统。这已经不是“专业”一词所能概括。用他的一句话来讲:“如果一个技师在医院有十年的推拿经验,在这里,他也只能算是一个新手。”理大师的每一个技师都是名医传人、医院推拿科的医生或十年以上的认证推拿师,而不仅仅是曾拜师学艺的三五年的学徒。此外“理大师”创始人家族在京城做了十六年的按摩学校,在招聘和培训技师上有明显的优势。这一点也是这个领域地域扩张扩张和规模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功夫熊”的技师团队相对较年轻,其中不乏不少90后,一般来源主要是线下按摩店的技师,主打“大保健”概念,有点像互联网版的良子。这也许跟创始人过往经历有关系,“功夫熊”具有百度系产品基因,更懂互联网和产品开发,相比之下“理大师”上线时间较晚,在产品体验上还需优化。

  在互联网团队普遍年轻化的现在,O2O领域,特别是健康服务领域的技师是否也应年轻化,恐怕也得因行业而异。

  4、 互联网也讲“四两拨千斤”

  在宣传这一点上,不得不对“功夫熊”点个赞,在整体的VI设计以及传播手段上,“功夫熊”更活泼,也容易让年轻人接受。这跟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年轻有很大关系。同样的“免费体验”活动,“功夫熊”的信息会更容易被消费者捕捉到。

  5、下一次服务,你会约谁?

  回到我们最初始的问题,也是健康服务业O2O的核心关键:线上和线下,何为根本?互联网牛人,还是好技师会赢得最后胜利?

  最完美的当然是二者相结合了,但如果非要选一个,个人还是更倾向后者。互联网的推广打法,相对还是好得到的,如果自身没有,找到一个专业的互联网营销团队也不会做得太差。但O2O领域,本质上还是个服务行业,互联网宣传做得再好,用户真实体验却不容半点差池。好产品会说话,好的产品和服务能带来好的口碑,好的口碑能带来持久且不易动摇的市场地位。中国互联网发展不过二十年,但一个好的技师,需要十几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手艺的习得、传承与精进,非一日之功。好技师在哪里,好的体验就在哪里。虽然好技师只是金字塔尖上的百分之几,不能依靠这有限的力量服务所有人,但依靠一个好的培训体系和示范效应,却能把平台的口碑留下,长此以往,技师和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

  未来谁将在推拿养生O2O中立足,硝烟初起,待见分晓。

  轰炸了一年各路头条的O2O概念,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密切关注动态的投资人,渐趋理性。或许用理性这个词稍有偏颇,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O2O创业者开始注意把自己的服务领域细分化垂直化,而不再以全攻破;最后谁会笑到最后?O2O的2015年,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