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饮食养生 > 蔬菜水果 > “我家吃的反季节果蔬安全吗?”(图)

“我家吃的反季节果蔬安全吗?”(图)

时间:2018-10-13 21:2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我家吃的反季节果蔬安全吗?”(图)

  冬天吃茄子,夏天吃白菜,反季节蔬菜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随时品尝到各季的美味,一直以来,反季节蔬菜都是市场上热卖的“畅销品”。

  读者黄女士给帮帮堂来电,“现在无论在超市里,还是农贸市场里,随处可见反季节蔬菜,而且可供挑选的品种也很多。我们家经常会购买,口味也还不错,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据说反季节水果和蔬菜是施了药和催熟的,会不会对健康有害?”

  专家

  “反季节果蔬”的提法不合适

  带着读者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李铎博士。专家介绍,所谓的反季节蔬菜,是指在自然的光温条件不具备某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人为地利用大棚等设施增温增光栽培而成的蔬菜。

  例如冬季利用大棚增温栽种辣椒、茄子等不耐寒的品种,夏季利用大棚降温栽种白菜等耐寒品种。

  在李铎眼中,“反季节果蔬”的提法是不合适的。“为什么要强调反季节呢?一些瓜果蔬菜可以一年四季供应,是因为现代科学手段和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成熟的结果。食品安全是管理问题,反季节是科技问题。”

  反季节果蔬本身没有什么危害。李铎博士说,不管是储存保险技术,还是果品催熟技术,都要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标准执行,只要在使用范围以内,反季节果蔬和时令果蔬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反季节的观念已经过时。所有的保鲜剂、食品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要是允许使用的,都是对人体无害的。”李铎认为。

  验证

  受欢迎“反季节果蔬”不愁销量

  昨天记者走访了杭城部分连锁超市,发现反季节果蔬还真挺受欢迎。在市区几家农贸市场,记者了解到,市场上销售的反季节蔬菜数量,大约占一半。

  在市区一家大型超市里,正在搞促销活动的红富士苹果、进口甜橙、木瓜等果品,价格都比时令水果贵出不少。超市促销人员告诉记者,原本应该在六月上市的哈密瓜,现在提前上市,“销量还不错”。销售人员估计,目前反季节水果的销量接近每天销量的一半左右。

  “事实上,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分不清楚哪些是反季节的水果和蔬菜,哪些是时令的了。试想,如果没有反季节果蔬,可供人们食用的果蔬仍然是很多年前那么几个单调的品种,那这几十年来,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从事水果批发生意的商贩李先生向记者表示。

  根据资料,目前北京、河北、山东等北方城市每年12月至次年4月食用的新鲜蔬菜基本靠大棚菜和南方北运供应,否则只能吃到白菜,南方夏季蔬菜则主要是山区的反季节蔬菜。

  释疑

  “反季节果蔬”营养价值不输时令菜

  为什么有的反季节水果和蔬菜吃起来口味不如时令果蔬?

  李铎教授解释称,大棚菜接受日照的时间和强度,不如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蔬菜。日照会促进蔬菜中糖分和维生素的合成,所以缺乏日照的反季节蔬菜,其糖和维生素的含量比同类的时令蔬菜略低,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反季节蔬菜吃起来口感较淡的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反季节蔬菜的营养不如时令蔬菜,因为人体进食蔬菜,主要是对蔬菜所含纤维素和叶绿素等成分的吸收,至于糖分和维生素,可以通过别的食品加以补充。”李铎告诉记者。

  个中原因在于,“反季节蔬菜的营业价值取决于培育它的土壤的营养成分,也就是说看你给它喂什么。所以,说反季节果蔬营养价值不如时令果蔬,是没有道理的。”

  一家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反季节蔬菜是按照无公害蔬菜进行操作种植,主要靠控制室内湿度、温度控制其生长。而且该季节一般不使用农药。加强反季节蔬菜的安全生产(包括其农药投入等),经过严格的上市检测后,反季节蔬菜是安全的,因此市民可放心食用。”

  新闻延伸

  如何挑选反季节蔬菜

  对于反季节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人们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但如果反季节蔬菜滥施化肥、激素的话,那它们的外形一般就会有所改变。

  比如有些土豆、黄瓜体积过大,或者颜色奇怪、表面布满很多疙瘩,这类奇怪外形的蔬菜就很有可能是使用了激素,消费者在买菜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我们熟悉的样子。

  在挑选反季节水果时,首先要看外形,那些特别大、较同类形状怪异的水果要慎购;其次看颜色,过于鲜艳的水果要慎购,因其有可能进行过人为加工;

  还有就是用手轻捏水果,自然成熟的水果,皮肉松软度一致,催熟的水果外皮虽熟,但内肉未熟依然发硬。

  还可以闻味道,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能闻到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仅没有果香味,还有异味;

  再有,催熟的水果有个明显特征,就是分量重,同一品种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注水的水果要比自然成熟的水果重很多。

  上周蔬菜价格继续上涨

  专家预计后期可能止涨回落

  据商务部5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显示,上周(4月26日至5月2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同)上涨0.3%,其中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上涨1.1%。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预计,随着供应增加、消费需求减弱,后期蔬菜价格可能止涨回落。

  具体来看,上周粮食价格稳中略升。小包装大米和小包装面粉价格分别上涨0.4%和0.2%。

  水产品价格继续上扬。8种主要水产品平均批发价格上涨0.2%。


  肉类价格小幅波动。猪肉和牛肉批发价格均上涨0.1%,羊肉价格下降0.2%。中国流通产业网的专家分析认为,受国家启动第二批冻猪肉收储、“五一”期间鲜肉消费增加等因素影响,上周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后期,气温继续升高,猪肉消费相对偏少,预计猪肉价格将逐渐回稳。

  食用油价格稳中有降。花生油和菜子油零售价格均下降0.1%,豆油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禽、蛋价格继续走低。白条鸡价格下降0.3%,鸡蛋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此外,上周112种生产资料中,价格下降的有40种,持平的有57种,上涨的有15种。从大类看,矿产品、钢材、橡胶、有色金属、化工产品、能源价格下降,建材价格与前一周持平,轻工原料、农资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