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保健 > 美容养生 > 揭秘整形美容行业乱象

揭秘整形美容行业乱象

时间:2018-10-13 09:04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春节期间总会掀起“整容热”,大批的爱美人士加入“整形美容大军”,期盼在新的一年“改头换面”,但是蓬勃的现象背后却有太多不为人知的“陷阱”,广告里写的“新技术”“微创无伤害”是真的吗?美容机构外表奢华、尊贵、富丽堂皇,里面设备和技术也和外表一样风光体面吗?

  春节期间总会掀起“整容热”,大批的爱美人士加入“整形美容大军”,期盼在新的一年“改头换面”,但是蓬勃的现象背后却有太多不为人知的“陷阱”,广告里写的“新技术”“微创无伤害”是真的吗?美容机构外表奢华、尊贵、富丽堂皇,里面设备和技术也和外表一样风光体面吗?网易健康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 ,和我们聊一聊美容行业被混淆的几个关键词,揭秘行业乱象。

揭秘整形美容行业乱象

  混淆“患者”和“客人”

  医学美容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用医学的手段解决人体外观的问题,按摩、化妆等美容手段不属于这个范围。但是社会上产生一种倾向,把有医学美容需求的病人,不叫“患者”,而叫“客人”,于是把所对应的“医学”和“美容”的界限模糊化了。

  原则上说,对通过医疗技术改变体貌特征有需求的,都是“患者”。 这个需求可以说是一种“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出现在体表上还是心理上。在美国,所有这样特殊需求的人群都叫 patient ,而不是“客人consumer ”。

  商家宣传时偷换概念,用“客人”替代“患者”,用“美容”代替“医学美容”,导致患者对手术风险产生认知盲区,或许是因为很多机构没有风险意识,或是有意识却不告知患者,或是含糊其辞一笔带过,不强调“风险”出于担心患者(“客人”)不愿意接受手术或治疗,这些“不明确”实际上都是侵犯了患者(“消费者”)的知情权。

  混淆“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

  很多商家喜欢把“医学美容”向“非医学美容”拉近,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做美容就没有风险,没有问题,是完全安全的。

  实际上“医疗美容”这个范畴是在扩大的,以前以有没有“侵入性”的治疗为依据,比如开刀、破皮、出血,那些都算,但是现在这个范围在扩大,只要有医疗风险的都是。

  比如近药监局在鉴定一款产品,是对眼部有美容作用的药品,你说这是医疗产品还是美容产品呢?本质上说,它是一种药物,有药性,有不良反应,有风险。如果只把它当成普通化妆品,那就是对患者的误导。

  大家都知道眼睛是敏感部位,治疗时除了能正确操作,还需要懂得解剖学知识,明白药理药性,这就需要专业医生的介入 ,通常美容师专业医学知识不充分,在处理敏感部位时可能会处理不当,导致皮肤、肌肉受损或感染。

  曾有媒体报道说少女打水光针导致失明,而实际上水光针本身不会导致这个问题,但是美容师的操作是否专业、产品质量如何,这些才是出问题的关键。

  需要运用用医疗技术、医疗知识的,都是医疗范围,而不仅仅是“美容”。

  混淆 “专利医疗器械”和“专利治疗方式”

  那如果一个人很想改变自己的外形,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人会这样做: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哪家医院做双眼皮好”“谁是隆胸好的医生”之类,但是搜出来的结果前几页恐怕都是小广告,鱼目混珠,含水量相当高。

  当你注意到某个医生,一看资料,都是获奖无数,获得某个专利发明,甚至美誉为XX大师,XX鼻祖,但是如果你用心再去找资料,也许会发现他只是一个主治医师。越是那些不够格的“专家”越是需要包装自己,误导消费者。

  很多民营企业,常常说自己发明了什么获得了专利技术,摆在显眼的地方,挂上专利号,比如“动感隆胸”、“3D隆胸”、“4D、5D”隆胸,这些都是什么呢?学术上并不认可,他们就说是自己创新的,但是,国家的专利审批并不包含“医疗方法”,治疗方法无法申请专利, 只有医疗器械是可以申请的,比如brava隆胸,这个brava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