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健身 >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關注中國農村之變︰致富路上守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關注中國農村之變︰致富路上守

时间:2018-10-12 23:4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關注中國農村之變︰致富路上守

中國日報網10月11日電 80多年前,美國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曾用她飽蘸同情的筆塑造了眾多勤勞樸實的中國農民形象,讓西方讀者對中國農民的固有成見有所改觀。但即使是對中國農村心懷大愛,但限于時代所困,她筆下的中國農村依舊難掩破敗貧窮之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對中國農村和農民的印象也在不斷深入、轉變和提升。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在中國農村,如今有越來越多留在老家的老年人選擇將自己的土地出租給其他人耕種,靠租金養活自己,其他人則通過租用土地借機擴大農場面積,以此增加收入。中國農村由傳統的小型家庭農戶經濟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將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益處。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關注中國農村之變︰致富路上守

27歲的鄭成功在農場投入使用種植機、殺蟲劑噴霧器和嶄新的紅色收割機等先進設備。圖片來源︰《紐約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報道以山西省山會村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中國農村正在發生的這種巨變。山會村是中國北方一個很普通的村子。全村3000名農民依舊過著春種秋收的日子。當地的住宅仍然是傳統的瓷磚屋頂,雕刻著龍頭,這是當地的一種習俗。

鄭南達(音譯)在山會村附近的農田上勞作了40多年,他一直通過牛拉犁來耕田。如今70歲的他已經不適合繼續務農了,而他的幾個孩子去城市務工,對耕種根本毫無興趣。鄭南達因此不得不做出改變,他將自己的小份土地租給其他農民,這些人通過現代化設備來耕種。鄭南達每年可以借此獲得500美元的收入,這便能確保他安逸生活了。“我不會去城市跟我的孩子們一起住,”鄭南達說道,“中國有種說法——‘落葉歸根’。”

由于年輕人去城市務工,像鄭南達這樣的小農戶紛紛將自己的土地租給他人耕種。這種農業經濟模式的轉變意味著,人們可以通過更大的農場實現更高效的耕種,並且賺更多的錢。而那些出租土地的人們則可以自由地前往城市,創造更多生產價值。

51歲的農民鄭雲壽(音譯)稱︰“如果每個人都耕種,那麼每個人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土地。而如果十戶人家中,只有一戶從事農耕,那麼他們就可以賺得足夠的錢,而其他九戶家庭也可以通過在其他地方工作來賺足夠的錢。”

當這些小戶農民退出耕種市場時,27歲的鄭成功選擇取代他們的位置。20年前他的父親耕種著一塊約2英畝(約0.8公頃)的土地,從那時起,鄭先生就和父母通過租用政府和其他農民的土地來擴大成產規模,如今他們管理著160多英畝(約64.7公頃)的土地。

鄭成功和父母在大片的土地上種植玉米和胡蘿卜,生意十分興隆。鄭成功在農場投入使用種植機、殺蟲劑噴霧器和嶄新的紅色收割機等先進設備。到了秋天,他會從10個農村雇佣超過100人來收獲胡蘿卜。通過這種方式,鄭成功每年大約可獲得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5.4萬元)的收入,隨即他又將大部分資金用于投資更多的土地和購買更多的設備。“未來10年里,許多土地將出租給我這樣的大農戶,”鄭成功說道。

許多人紛紛模仿鄭成功。過去10年里,59歲的張棉桓將自己的農場擴大了10倍,達到30多英畝(約12公頃),主要種植玉米和高粱。當初他每年只能賺300美元(約合人民幣2078元),勉強糊口;而如今他的年收入可以達到9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2萬元)。“農民都認為,土地越多越好,這意味著有更多的錢可以賺,”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