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老年文化频道投稿优秀文章作品:朱瑞两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恋情”

老年文化频道投稿优秀文章作品:朱瑞两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恋情”

时间:2018-10-12 10:5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全国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付出了重大代价,有26万名官兵血染沙场,为人民解放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级别最高者,是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朱瑞。

朱瑞,1905年生,江苏宿迁县朱大兴庄(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人。1925年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9月18日起身回国,1932年1月到中央苏区,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夏任1军团政治部主任。10月参加长征。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12月任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45年夏,被任命为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瑞率延安炮兵学校师生开赴东北,组织搜集日伪军遗弃的武器,积极发展炮兵部队。1946年10月起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1948年9月12日,朱瑞指挥炮兵部队投身辽沈战役。同年10月1日,朱瑞在解放辽宁义县战斗中,不幸触雷,壮烈牺牲。2009年9月10日,朱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朱瑞在短暂的43年人生历程中,有过两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与我党波澜起伏的革命斗争历史紧紧相连,谱写了两曲生死相恋的真爱乐章。

校长朱瑞牵手女学员陈若克走进婚姻殿堂,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师生恋”

老年文化频道投稿优秀文章作品:朱瑞两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恋情”

1938年,朱瑞和陈若克在山西省陵川县平城镇的合影。

朱瑞和陈若克相识于太行山区。1937年7月,朱瑞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不久,他受周恩来派遣到国民党第一战区程潜部做统战工作。程潜部南撤后,他独立创办华北军政干部学校,自任校长,招收晋东南、豫北等地流亡学生和进步青年,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培养骨干力量。1938年初,学校由河南新乡迁至山西晋城,对外招收第二期学员。

这个时候,比朱瑞年轻14岁的陈若克出现在朱瑞面前。陈若克,祖籍广东,出生在上海,8岁起曾上过一年半的小学,11岁进厂做童工,一直工作了7个年头,15岁起边做工边进工人夜校读书,16岁参加上海工人运动,与工厂的资本家进行说理斗争。1936年8月23日,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支部负责人之一。她一面做工一面参加工厂地下党的活动,还曾担负支部的工作,后因所谓“共党嫌疑”及“违反厂命,参加抗战活动”而被开除。1937年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她随厂迁往湖北武汉,与党失去联系。

为寻找党组织,陈若克赴延安途经山西晋城时,看到城墙上贴着“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招收进步青年”的招生广告后,就前去报名。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当天正好由校长朱瑞亲自面试招生。陈若克来到面带微笑的朱瑞面前后,就急切地问道:“阿拉(我)要报名,找哪位?”1930年至1931年,曾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过两年的朱瑞一听欣喜极了,因为在这到处都是北方口音的地方,突然来了一个说上海口音的南方少女。于是他笑容可掬地用乡音说:“找阿拉就行,来来,侬(你)先填表格。”就这样,陈若克成了华北军政干部学校的学员。在学校,陈若克因经常聆听朱瑞的授课,故对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朱瑞倾慕不已,暗许芳心。而她清晰的阶级意识,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大方坦率的风度,热情执拗的性格,也为朱瑞心中有意,爱慕有加。3个月后,陈若克结业留校工作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晋冀豫区委党校组织科副科长。

老年文化频道投稿优秀文章作品:朱瑞两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恋情”

老年文化频道投稿优秀文章作品:朱瑞两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恋情”

1938年8月1日,朱瑞和陈若克结婚的地方,山西省陵川县平城镇三皇阁。

他俩于1938年“七一”提婚,“七七”订婚,“八一”在山西省陵川县平城镇三皇阁结婚。结婚那天,朱瑞把自己1927年在苏联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院学习时购买的一直舍不得佩扎的一条皮带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了自己的美丽妻子,陈若克则把自己亲手做的一双布鞋回赠给心爱的丈夫。朱瑞说:“我们郑重地选定了这几个日子,这是因为我们深知: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奋斗、一切、一切……直到最后一口气,都应永远同党、同革命、同无产阶级的国际事业连结在一起的。”

1939年10月,朱瑞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统一领导党政军各项工作,使山东成为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陈若克便随朱瑞从巍巍太行来到了心仪已久的沂蒙山,担任山东分局妇女会委员、组织部科长、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委、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驻会议员等职务。

朱瑞、陈若克夫妇到山东,正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面临严峻困境、斗争异常尖锐复杂的时期,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和“囚笼”政策,对人民抗日力量疯狂地进行“扫荡”“分割”“蚕食”,妄图消灭共产党和八路军,摧毁抗日根据地。在这种形势下,朱瑞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率领广大军民与日伪顽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重大成就,使山东抗日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陈若克从事妇委工作时,发动中老年妇女参加抗日救国会;发动青少年妇女成立青妇队、识字班和姐妹剧团,演出街头剧、小话剧、歌舞等,进行反对买卖婚姻、反对虐待妇女的宣传;编写《山东妇女》刊物、《妇女手册》和识字课本,使当时山东妇女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她身患多种疾病,身体很虚弱,在艰难困苦和疾病折磨的环境中,她常引用“新女性”中“除死无大难,做工不再穷”的两句话勉励自己。在各种复杂的情形下,她都表现从容,矢志粉身碎骨地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党。

老年文化频道投稿优秀文章作品:朱瑞两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恋情”

朱瑞和陈若克图片

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谁都知道陈若克喜欢穿列宁装,她的腰间系着朱瑞送的苏联皮带,别个小手枪,里头有几颗子弹。每当她骑在马上,头发在风中甩动时,显得飘逸极了,她仿佛很醉心于自己这种飘逸的感觉,一有机会就打扮,能让自己洋气些绝不往土气里打扮。因此,分局机关里对她一致的意见就是说她爱穿,认为这个从上海来的女孩生活方面不够朴素,太贵族化,主要是朱瑞太喜欢老婆,把她惯成那样。丈夫深深爱着自己,这一点,陈若克心中十分清楚,但那是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幸福和自豪。至于议论她的穿着,她才不管呢,丈夫觉得她好看,她就穿;最重要的是,她自己觉得好看,她就敢穿。1940年底,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可惜几个月后碰上日寇“扫荡”,因为有病没能及时治疗,夭折了。陈若克泪流不止,强忍悲痛,继续忘我地工作。